簪與步搖

玻璃艾虎簪
銀鍍金麻姑獻壽步搖

上面這兩件都是插在古代婦人頭髮上的飾物,但是,有什麼差別嗎,是不是都叫「簪子」嗎?

沒錯,上圖左邊的是「簪」,「簪」是用以固定頭髮或頂戴的髮飾,同時有裝飾作用。

中國古時男女也用簪來固定髮冠,亦有把筆插在頭上,方便隨時記事,稱為簪筆(簪筆原指一種將毛裝在簪頭的冠飾)。

上面右邊的就是簪,是一塊塊模仿鑽石明亮型切割(brilliant diamond cut)的玻璃鑲在銀鍍金的方框上,五個一排的方框組合成一正方形,兩個正方形一角交疊,成方勝的造型。

仔細觀察,各色塊其實經過巧妙的安排,左右兩組對稱排列,兩排紅色貫穿中央並向左右延伸出一水平線,穩定了整體的造型,中間上下兩點全器唯一的寶藍色,有著畫龍點睛與聚焦的作用。

玻璃面上一隻纍絲成形的艾虎,提尾迴身,口銜嵌珠的長長金屬線,有如觸角,和玻璃造型連結時,令人聯想到這正是一隻展翅飛翔的彩蝶。每塊玻璃的四邊微微放在方框上,正面的四立面再以雙折長形金屬絲輕輕扣住,是一種東方和西方鑲嵌技法的混搭,而整體設計以幾何的造型排列為基礎,有種數學的秩序感,又運用中國穩重的色調偏好和吉祥的紋飾主題,充分展現西風影響下的東方風格。

這指簪子是清道光年間的製品,大約在1821-1850年間。重要的是它的材質,古代的簪除了金屬和荊枝外,還有竹、木、玉石、玳瑁、陶瓷、骨、牙、金、銀、銅等各種材質製造。現代髮夾出現後,簪和釵就漸漸少人使用。直至近年又再流行,除了傳統的材質外,還有全枝用塑膠製造的簪或以塑膠為裝飾的,另外鑲上水晶或其他半寶石的簪亦很流行。


除此之外,我們也聽過另一個頭飾,名叫釵,一般為單股(單臂),雙股(雙臂)的稱為釵或髮釵,形似叉。(上圖)

那步搖是什麼?

在髮簪或髮釵上裝綴一個可以活動的花枝,並在花枝上垂以珠玉等飾物,這就成了「步搖」。故宮在「若水澄華」展覽中與簪、釵一起展出的就有這件「銀鍍金麻姑獻壽步搖」。

步搖的概念,始於兩漢時期,最初用於貴族禮服。其形制多為鳳凰蝴蝶類,或綴有流蘇,隨著佩戴者走路而搖曳生姿,故名步搖。「釋名.釋首飾」中曾記載,「步搖,上有垂珠,步則動搖也」。

故宮展出的「銀鍍金麻姑獻壽步搖」是用多彩緝珠編成的仙人,手捧粉紅碧璽仙桃,騎在金纍絲的鳳鳥上,鳳鳥口銜長穗,造型可愛流暢。 鳥頭嵌琥珀,鳥冠、雙翅與尾部飾點翠,仙人的頭與手以陶塑成敷彩而成,頸戴點翠雲肩,整件作品作工十分細巧甜美。

講到步搖,就想到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兩句,「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後人將之作為古典意蘊美人的別稱。某電視連續劇中有提到,當女子頭戴步搖走路時,要讓在步搖上垂下的串珠左右搖動,但是在行進間,女子步履與身形仍需維持優雅,其實是不容易的,不信走走看。

從「髮簪」到「髮釵」,再到「步搖」,其實就是一個由簡單實用到繁複華麗的過程。但是,為了讓女子顯出她的嬌柔與風情,恐怕這些飾物還是很有幫助的。下次去故宮參觀完,可以去禮品部買一支步搖回去,其上您再加掛一串珍珠,戴在貴千金的頭髮上,請她走兩步,看看有沒有迷倒眾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汪精衛送給日本的兩件國寶

北宋 定窯 白瓷嬰兒枕

唐 灰陶加彩仕女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