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送給日本的兩件國寶
二次大戰期間,汪精衛在日本的扶植下,在南京建立「臨時政權」,並在1941年6月訪問日本,送了天皇家族幾樣禮品,多半是屬於文化類的禮品,其中包括一對「翡翠雕花鳥瓶」及一個碧玉屏風。
先來看這對「翡翠雕花鳥瓶」。跟據故宮資料庫裡面的敘述,這對玉瓶是帶蓋方瓶,頸寬長,弧肩,腹微鼓,腹下收直至圈足,全器略扁而修長。蓋子上面雕有一隻鳥,作回首啣枝狀,頸兩側有靈芝耳帶環;瓶腹正反兩面雕飾雲繞月,左右兩邊各浮雕一株盛開的梅樹,兩隻鳥或直立,或屈身回首於枝上,姿態生動可愛。
玉瓶是以整塊翡翠雕成,色呈草綠,帶白點,乍看之下似碧玉,細查則發現其結晶呈現輝玉的特徵,且器蓋上鳥的羽冠、靈芝耳部等處呈現翡翠特有的褐紅色。 經光譜檢測後確定為輝玉,即翡翠。這件器物是汪精衛送給日本天皇夫人的禮物。
這兩件在故宮的「敬天格物」常設展中,分別被放在兩個展間,並沒有被放在一起,原因可能是與另一個被汪精衛送給日本天皇的一件禮物有關,這件特別的禮物是故宮中體積最大的,它的高度約一百八十八公分、寬超過卅三公分、並鑲有四十八塊大玉片。這器物就是「碧玉屏風」。
「碧玉屏風」鑲嵌的玉板除了四十八塊大玉片外,還有數百片小玉片,透過光線的照射,綠色的玉透出白色,相當特別,這樣的光澤被稱為「白底青」。
當年故宮文物從南京要運送到台灣,當最後一班船裝滿文物後,但是杭立武先生卻表示還有四箱文物要上船,這四箱文物就是在抗戰勝利後從日本拿回來的,其價值不僅是文物本身,也是抗戰勝利的成果,因此價值連城。這四箱文物上船後根本沒有可容之處,只好進入政府官員專用的船艙,撤掉桌子等物,騰出空間,才得以裝載後運送至台灣。在這四箱文物中就有這個體積甚大的「碧玉屏風」。
至於鑒定「碧玉屏風」的玉到底是何種類,也是頗費功夫。當初送給日本時,因認定是「翡翠」所以名稱是「翡翠屏風」,後來收藏在故宮後改為「翠玉屏風」,1990年代經過專家鑒定,再度改回「碧玉屏風」。究竟「翠玉」、「翡翠」與「碧玉」有何不同?
在歷史上,產自中國的玉是偏乳白色,眾所週知的新疆和闐玉歸類為「閃玉」,是為「碧玉」,產自緬甸北部的玉屬「輝玉」,其特徵是深綠,因此稱為翡翠或翠玉。據以來看這個當年汪精衛送給日本天皇的屏風,它的顏色是深綠色,應該是「輝玉」,也就是一般人稱的「翡翠」,但是最後經過鑒定,它是「碧玉」。有此一番曲折,也增加它的價值。
參考資料:
1. 國立故宮博物院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