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裡的一隻象
這個白瓷的象,不知道是不是不太有名,因為怎麼都查不到它的資料,只知道是清朝製品,名為「白瓷太平有象」,網路上也沒有相關得介紹,只查得到另一個類似的「琺瑯太平有象」及其他的,更奇的事,在故宮資料庫中也查不到這個器物。 不抱怨了,還是還看這隻象吧!顧名思義,它是白瓷做的,白瓷是中國傳統瓷器分類的一種,以含鐵量低的瓷坯,再上純凈的透明釉燒制而成,景德鎮五代窯址是南方地區已發現的最早的白瓷的產地,其技術發展流傳至今。還有另一種高白瓷,是景德鎮採選本地優質高嶺土等原料,經精加工配置,以高溫還原燒製而成,燒制溫度高達1350度,其穩定性更高,瓷質釉色純凈細膩,高潔無瑕,冰肌玉骨。看看上面這隻象,它的白瓷是不是白的漂亮,這就是白瓷討人喜愛的地方,如果器物不大,就可以在手上把玩,摸上去都光滑細緻,極為順手,舒服! 再來看這隻象背上馱了一個什麼東西? 一隻瓶子,幾乎所有以象為主題的古董,不管它的材質是什麼,大概都是這樣的造型,背上馱了一個瓶子,這樣的設計有何意義呢?「瓶」與「平」同音,不用想太多,也都知道,象背上背著「平安」。而象是馱著平安,也有把「馱」這個字,取其右邊加個點,就成了「太」字,合在一起,就是「太平」之意,因此就有了「太平有象」這個語詞,而「太平有象」也是漢民族傳統文化中喻意著「吉祥」的紋樣,以後有人送你這樣的擺設,可要留意了。「漢書王莽傳」中記載:「天下太平,五穀成熟」,因此,在象馱的寶瓶內是放有五穀,象徵「天下太平、五穀豐登」。 講到象及「太平有象」,通常的導覽大概就會講這些,但是,為什麼會用象呢?意表平安的動物,就只有象嗎?中國人不是喜歡用龍、用虎這些威猛的動物嗎?為什麼會用一個不是十二生肖中的動物呢? 古代皇帝是有儀隊的,稱之為「鹵簿」,鹵簿其實不只中國古代有,在東亞漢字文化圈中的君主,例如,中國皇帝、日本天皇、朝鮮國王、越南皇帝、琉球國王等都有這樣的儀仗,天子出車駕次第謂之鹵,兵衛以甲盾居外為前導,皆謂之簿,故曰鹵簿。原本是指車駕、護衛,儀仗(執舉金瓜、寶頂、旗旛)和樂舞是後代陸續再增加的,這種儀仗有「明制度,示等級」的意義在其中,使百姓遠遠看到就知道前方來者是誰,應要行什麼樣的禮。這個制度最早是由儀衛扈從演變而來,漢代才正式稱為「鹵簿」。明代皇帝鹵簿儀仗分大駕鹵簿、丹陛駕鹵簿、武陳駕鹵簿。自乾隆十三年開始,清朝便將鹵簿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