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比淺水龍久困沙灘
看標題,如果對京劇有一點接觸的,大概都知道這是「四郎探母」中的一句經典名句,而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作品,寫的人,境遇也有點像,今天來看蘇東坡的「⿈州寒食詩帖」。
先講蘇東坡這個人。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時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鐵冠道人。做官做到端明殿學士兼翰林學士,禮部尚書,應該是蠻高的官了,但是在王安石變法期間,雖贊同政治應該改革,但因立場與當權派不合,招致新黨李定橫加陷害;後來又因反對「盡廢新法」受到司馬光為首的舊黨斥退,終生當不了宰相。曾被控以文字毀謗國君,被貶黃州,宋哲宗時又再被貶至儋州(海南島)。宋徽宗即位,終被赦,於北歸時病逝於常州。一生宦海浮沈,但是在於文學藝術上卻有不朽的地位,他的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之首。
就是他在被貶到黃州時候,寫下今天要介紹的作品「⿈州寒食詩帖」。
我們在圖一中看到蘇東坡寫的寒食帖,也在圖三看到黃庭堅的跋,所以這詩帖可以說是「蘇⿈雙璧」,我們一次看到兩大家的書法表現,也可以這麼說,黃庭堅是否有意也藉此展露一下他的書法,與蘇有點較勁的味道?這其實是有原因的,蘇東坡寫完「寒食帖」後,「於卷後餘數尺,曰以待五百年後⼈作跋。其⾼⾃標許如此。」(董其昌),就因為有這麼長的空白留後人,黃庭堅當然也就不客氣囉!頗有較勁的意味。
蘇軾是在元豐⼆年(1079)被貶為⿈州團練副使,次年⼆⽉抵任所,築室於「東坡」,東坡之號即始於此。是以描寫蘇東坡在黃州時艱苦生活的「⿈州寒食詩」係作於1082年,而「黃州寒食帖」則是蘇東波在宋哲宗(1086-1093)期間,被皇帝召回京城,任職翰林侍讀學士時,因無法忘懷在黃州的景況才寫下這帖。至於而⿈庭堅(1045-1105)的跋,則是在1100年陰曆九⽉前所作。
「寒食帖」是蘇東坡兩首詩所組成:
參考資料:
1. 故宮:國寶總動員
2. 傅申:天下第一蘇東坡 - 寒食帖,故宮文物月刊,2卷7期,p. 76-85
3. 江兆申:蘇東坡寒食帖,故宮文物月刊,8卷1期,P. 10-17
4. 石守謙:無佛處稱尊 - 談黃庭堅跋寒食帖的心理,故宮文物月刊,P. 18-29
5. 盧廷清:寒食帖與蘇軾黃州時期書法,故宮文物月刊,14卷5期,p. 100-125
先講蘇東坡這個人。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時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鐵冠道人。做官做到端明殿學士兼翰林學士,禮部尚書,應該是蠻高的官了,但是在王安石變法期間,雖贊同政治應該改革,但因立場與當權派不合,招致新黨李定橫加陷害;後來又因反對「盡廢新法」受到司馬光為首的舊黨斥退,終生當不了宰相。曾被控以文字毀謗國君,被貶黃州,宋哲宗時又再被貶至儋州(海南島)。宋徽宗即位,終被赦,於北歸時病逝於常州。一生宦海浮沈,但是在於文學藝術上卻有不朽的地位,他的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之首。
就是他在被貶到黃州時候,寫下今天要介紹的作品「⿈州寒食詩帖」。
圖一 |
圖二 |
圖三 |
蘇軾是在元豐⼆年(1079)被貶為⿈州團練副使,次年⼆⽉抵任所,築室於「東坡」,東坡之號即始於此。是以描寫蘇東坡在黃州時艱苦生活的「⿈州寒食詩」係作於1082年,而「黃州寒食帖」則是蘇東波在宋哲宗(1086-1093)期間,被皇帝召回京城,任職翰林侍讀學士時,因無法忘懷在黃州的景況才寫下這帖。至於而⿈庭堅(1045-1105)的跋,則是在1100年陰曆九⽉前所作。
「寒食帖」是蘇東坡兩首詩所組成: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臥聞海棠花,泥汙胭脂雪。
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
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裏。
空庖煮寒菜,破竈燒濕葦。
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
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曾經官至尚書的蘇東坡,如今在黃州住的卻是如此的環境,您真的能感受到他內心的忿與悲嗎?「屋漏偏逢連夜雨」外加「空庖煮寒菜,破竈燒濕葦」,這情境,真是無法想像。詩裡描寫了他「外在身體的病痛以及內心的疚責、矛盾」以及「欲歸朝廷」的心,但是「君門九重深」,很想返鄉,卻被貶在外地,把謫居在外的心含蓄又深刻的表現出來。他用所擅長的行書體,把詩中(或心中)的情境轉化為文字形象,詩與書法由宋流傳到今天,歷900餘年,被視為蘇東坡最好的書法傑作。
「寒食帖」係一手卷形制,自右而左,共書十六行,每行字數不一,最後一行,只書「起」一字,頗為特別,通幅字形,我們可以明顯看出由小漸大,小字部分僅七行,由疏朗而趨緊密,運筆在因心情因素,情動於衷,逐漸加快,任筆為體,情溢於字。通篇就字形變化看起來,有緩起漸快的的節奏,也有字體由小變大的現象,筆畫也有由細漸粗的筆情,墨色更有始淡終濃的墨趣。因為寫的夠激情,因此,筆墨浸透紙幅,筆畫間牽絲引帶,顧盼呼應,行與行間,重心隨時傾斜跌宕的字勢左右移動,更使整幅字看起來有複雜而豐富的節奏與美感。
既然蘇東坡在「卷後餘數尺,曰以待五百年後⼈作跋」,他的好朋友黃庭堅怎能不挺他一下呢?
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
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台筆意。
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
它日東坡或見此書,
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
黃庭堅在跋中用了兩個比擬,首先他以李白的詩比擬蘇東坡的詩作,已經就把他的地位提到與李白相當,李白人稱「詩仙」,這一比擬,豈不是大大提高蘇東坡此詩的地位?其次,他又把蘇東坡人生困境中所寫下的這首詩,與王羲之當初寫「蘭亭序」的情境「其時遒有神助,即使他日再寫十百本,也不及當下所書」相比擬,如此豈不是昭告後人,此帖「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是「天下無二」的人間珍品。此外,他還在跋中把蘇東坡筆意與顏真卿、楊凝式、 李建中相提併論,實在是具有無限推崇之意。甚至他在把蘇東坡比擬成李太白時寫到:「猶恐太白有未到處」,這是何等高的評價,這也是在說,「寒食帖」是蘇東坡的超水準作品。
當然以黃庭堅的自負,稱讚了好友蘇東坡,當然自己也不能輸太多,因此在跋的最後,他寫到,「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他雖然承認蘇東坡「寒食帖」的藝術成就,但也對自己的跋書水準有絕對信心,要與蘇東坡「稱佛道尊」,而且這這「稱佛道尊」的話,還是要由蘇東坡自己口中說出,似乎是預見有一天東坡先生看到此跋,雖要笑罵他膽敢向其爭勝,還是不得不承認此跋還真能跟「寒食帖」分庭抗禮,因此,黃庭堅的這個跋就完全表露出他的飛揚意態。
看完這帖字,可以歸納一些蘇東坡在寫這帖時的一些書法特點,此時的蘇東坡,是他書風的重要階段,他承襲王羲之與顏真卿兩大書法傳統,形成一種融合晉人娟秀挺勁與顏、楊樸厚雄強的綜合書風。但是,在細看他的作品之前,還先要看另一個重要的事實,就是他獨特的執筆與運筆方式。北宋時期,「雙鉤懸腕」被視為最正統的書寫方式,但黃庭堅就說,蘇東坡不擅此道。陳師道指出,蘇東坡寫字時,「以手抵案,使腕不動為法」,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寫書法不懸腕,而是把手放在桌上靠手腕的旋轉來控制運筆的方向,很奇怪,也因此解開了他的字為什麼看起來會偏向一邊,造成「左秀右枯」的情況,也就是他在書寫時會出現「臥筆」的情況,而「左秀右枯」算是當時代人對他書法的批評,但蘇東坡不以為意,反而提出「我書意造本無法」的解釋,也因此成為宋代「尚意」書風的代表人物之一。
1. 用筆與執筆:如上所述,他寫字時會有「臥筆」的情況,因此,他的字中會呈現很多以側鋒寫的字,當然不是說寫字不可以有側鋒,而是要看如何使用,如果側鋒的使用如蘇東坡者那也沒話可說。在「寒食帖」中,「春江欲入」四個字很明顯的就是用側鋒寫的,那又如何?當我們看「年」、「中」、「葦」及「帋」這四個字時,最後那有力的一筆下來,如果用側鋒,不懸腕,能寫出來嗎?不可能。所以說,蘇東坡不是不會用懸腕,而是真的看他高興怎麼寫就怎麼寫,因為,「我書意造本無法」。
2. 字形大小錯落,中鋒、側鋒互見,藏鋒、露鋒並用,書寫速度時快時慢。
3. 提按頓挫靈活變化,文字雖有刪減或補漏,不影響全局。
4. 這帖中的每一個字獨立來看,似乎並不穩妥,但是將一行中的上下數個字整體觀看,就有呼應平衡之感。
4. 這帖中的每一個字獨立來看,似乎並不穩妥,但是將一行中的上下數個字整體觀看,就有呼應平衡之感。
5. 上下字間較密,左右行間較寬,有明顯的行氣,行與行之間形成許多疏密不同的變化。此與黃庭堅跋文的審慎行氣有所不同。
6. 文字與文學的結合:蘇東坡頗有在「寒食帖」中「借花自傷、觸景生情」,因此「破竈」、「塗窮」、「死灰」等都寫的特別大,而且非常工整,即使如「竈」這個筆畫這麼多的字,他也是一筆一畫寫完,但是也藉此字流露出他的沉重心情。
接下來我們要來看黃庭堅的跋。
黃庭堅曾向蘇東坡學習書法,彼此相知相惜,但也自視甚高,互不相讓。兩人曾互評書風,蘇論黃道:「黃學士書法清勁,但字型像是長蛇掛樹。」而黃亦不甘示弱反擊曰:「蘇學叱的字我不敢輕斷,然而自致向右側偏狹,有如石壓蝦蟆。」
黃庭堅把跋寫得比蘇東坡的本文還大,他在寫此跋時的心理,一定是在考慮如何在兼有蘇東坡書法之美的前提下,還要能另創蘇氏所未及想像的精妙品質。在此跋中,他用筆的輕重變化是豐富而且細緻的,在結體上,也有較多的虛實節奏的對比,上下字間不僅增多了忽大忽小的靈趣,還經常變化字的重心,這些在帖中第五、六行看得很清楚。然而,這種變化是蘇東坡的書藝達到人生的最高峰,黃庭堅雖然還是要保留自己本來的書風與面貌,但因為蘇帖在旁,極力追摹蘇帖的神韻,但卻也達到他前所未有的特殊意態。
黃庭堅當然想要藉跋能超越蘇文,這可由跋中使用頗多的乾筆飛白可以看出,蘇東坡在帖中是豐富的墨韻,黃跋中則增添了墨色乾濕,濃淡的變化,配合有速度的用筆,較之蘇文更產生筆墨生動之趣。
最後來看一看這書帖的身份證明,當然就要從收藏的人所留下的印章及跋文等來看囉!
在題跋部分。除了黃庭堅的跋外,還有康熙、董其昌、張縯、王世杰、顏世清、內藤虎次郎、郭彝民、羅振玉等人,而康熙用行書還題了「雪堂餘韻」四個大字,並鈐「乾隆御筆」及「乾隆澄心」。至於鈐印部分,則有乾隆鑑賞、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石渠定鑑、寧壽宮續入石渠寶笈、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八徵耄念之寶
、北燕張氏珍藏、金章世系景行維賢、完顏景賢精鑑等鈐印,證明其流傳有緒。參考資料:
1. 故宮:國寶總動員
2. 傅申:天下第一蘇東坡 - 寒食帖,故宮文物月刊,2卷7期,p. 76-85
3. 江兆申:蘇東坡寒食帖,故宮文物月刊,8卷1期,P. 10-17
4. 石守謙:無佛處稱尊 - 談黃庭堅跋寒食帖的心理,故宮文物月刊,P. 18-29
5. 盧廷清:寒食帖與蘇軾黃州時期書法,故宮文物月刊,14卷5期,p. 100-125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