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一位亡國君王的傳世詩帖

從堯舜禹湯一直到唐宋元明清,中國歷代大約800多位皇帝中,大概就屬宋徽宗及清高宗兩位算得上是最具有文物典藏概念的皇帝,而他兩人也都是才華出眾,例如宋徽宗,他不但在中國的陶瓷史上卓有貢獻,交辦製造工匠燒出符合「雨過天青雲破處」的無暇瓷器,也是中國歷代皇帝中在詩詞、繪畫及書法方面開創新局的人。他性好書畫,稟賦極高,書畫無不精通,對於花鳥畫的描繪,刻劃入微,尤為擅長,更重要的是,他主導了北宋晚期的畫院派走向,影響中國繪畫史至鉅。這樣的一位皇帝,是否因為將太多的精力放在藝術方面,以致於疏於朝政?他寵信承相蔡京及宦官童貫,最後導致北宋為金所滅,後世有評:「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宋徽宗酷愛藝術,在位時將畫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國歷史上最高的地位,他專門成立「翰林書畫院」,即當時的宮廷畫院。以畫作為科舉升官的一種考試方法,每年以詩詞做題目,刺激出許多新的創意,留傳無數佳話。例如他曾出過一個考題為「踏花歸去馬蹄香」,得第一名的沒有畫任何花卉,只畫了一人騎馬,有蝴蝶飛繞馬蹄間。他要的,不是畫的本身,而是如何能藉著繪畫,把題目後面所要傳的意鏡表達出來,這些種種,都極大的刺激了中國畫意境的發展。

他也廣泛搜集歷代文物,編輯「宣和書譜」與「宣和畫譜」等著名美術史書籍,對研究美術史有相當大的貢獻。

徽宗還喜愛在自己喜歡的書畫上題詩作跋,後人把這種畫叫「御題畫」,這種行為也影響後後來各朝代的皇帝,尤其是清高宗。一般認為包括以「瘦金體」書寫的「詩帖」,以及粗筆的「柳鴨圖」和「池塘秋晚圖」是符合他的繪畫風格,但是細筆的「芙蓉錦雞圖」、「臘梅山禽圖」、「竹禽圖」及「四禽圖」等御題畫,還有待確認。

宋徽宗在他創作書畫上,會使用一個類似拉長了的「天」字的花押,據說象徵「天下一人」,想當然耳,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花押。

對於宋徽宗有了一些認識後,就要來介紹他的「詩帖」,這是一首五言律詩。

穠芳依翠萼,煥爛一庭中。
零露霑如醉,殘霞照似融。
丹青難下筆,造化獨留功。
舞蝶迷香徑,翩翩逐晚風。

不要說畫或書法了,光看這首詩,都覺得其中的意境非常的美,幾乎無法用言語形容這種在御花園中的美麗景色,今天我們可能要用照片、要用許多的文字才能完整(有時候功力不夠還達不到此目的呢!)的形容這種美,但是宋徽宗只用了四十個字,就留給後人無比的想像空間。詩裡面有朝陽、夕照,有顏色鮮豔的花朵與搭配的綠葉以及在朝陽下尚存的圓潤晶透的露珠,更有在晚風中翩翩起舞的彩蝶。整個詩的畫面,有動、有靜,有風、有水,而這一切都是造物主的恩賜,讓我們即使擁有絕佳的繪畫能力,也難留下任何一景。

宋徽宗沒有用他的筆畫下這首詩,卻用他獨到的「瘦金體」「寫」下這詩中的景物,而他的「瘦金體」從藝術的角度來看,本來就應該可以歸入繪畫的領域中,因此可以說是「以畫入書」,而在他這個作品中,讓我們同時看到中國的繪畫、書法及詩韻,載加上他的鈐印,一次看完了詩、書、畫、金石四大中國藝術領域之美,不覺得真的很厲害嗎?

要講這「穠芳詩帖」,就一定要先講什麼是「瘦金體」。「瘦金體」是徽宗獨創一格的書體,瘦金體書,特徵是筆畫細瘦,在轉折處,強調藏鋒、露鋒、運轉、提頓等痕跡,觀者可以恨容易就看出這些特徵,與其他有名的書法家,會刻意「藏鋒」完全不同。這種書法,徽宗自稱為「瘦金書」或「瘦金體」。

瘦金書的基本筆畫架構,如寫一橫,起筆處是尖,先斜下,而後橫行,收筆留有一頓點,即是特點之一。結體雖是楷書,而整體運筆,大都直來直往,飄忽快捷,似行如草。

我們在上面看到的這「詩帖」上還有朱絲欄界格,每個字大約5寸,是傳世所見徽宗書法字跡最大的,行筆於瘦金體,在書法中是屬於「剛勁」。瘦金體也可以稱為「瘦筋體」,筆劃細瘦,無肉無骨,只剩「筋」,捨「筋」用「金」,或許是對皇帝的一種尊敬吧!


在脫尾部分,有清朝陳邦彥以行書所寫下的觀後感:宣和書畫。超軼千古。此卷以畫法作書。脫去筆墨畦逕(常規之意)。行間如幽蘭叢竹。泠泠作風雨聲。真神品也。陳邦彥敬觀」

至於這「詩帖」上的鈐印,也相當可觀,除了徽宗自己的「御書」印外,還有乾隆御覽之寶、乾隆鑑賞、石渠寶笈、三希堂精鑑璽
、宜子孫、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樂壽堂鑑藏寶、古希天子、八徵耄念之寶等清高宗的重要鈐印,都在上面,可見這件還真是「國寶」。除了這些鈐印外,還有一些其他人的,總計有24方。

來看宋徽宗的字吧!

大家都知道,也都說,「瘦金體」是宋徽宗所創,不過,它總有本吧!或者這麼說,這種書體在宋徽宗之前都沒有?

信行禪師碑
「瘦金書」亦稱「瘦金體」,是楷書的一種,宋徽宗的楷書字體是吸收了褚遂良、薛曜、薛稷、柳公權、黃庭堅等人的風格,創出新意。

與宋徽宗有過直接來往的蔡絛(音掏,是蔡京的季子)曾記之:「(趙)大年善黃庭堅,故裕陵(徽宗)作庭堅書體後自成一法也。時亦就端邸內知客吳元瑜弄丹青,元瑜者,畫學崔白,書學薛稷,而青出於藍者。後人不知,往往謂裕陵(徽宗)畫本崔白,書學薛稷,凡斯失其源流矣。」就薛稷(649-713)的「信行禪師碑」(右圖)比較,與宋徽宗書法,自有其相通處,但筆調更接近的,可能還是薛曜的「夏日遊石淙詩並序」(下圖)。二薛為「從祖兄弟」(同一曾祖但不同祖父的同輩人之間互稱為從祖兄弟),其書風同出自褚遂良,就「細瘦陰勁」及縱橫開張,有主張薛曜為宋徽宗瘦金書之祖,自有其道理。


夏日遊石淙詩並序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把宋徽宗的「瘦金體」中文字的點、橫、豎、撇、捺是如何寫的,一一拆解,算是很有參考價值,這裡我就摘錄一部分,大家一起學習吧!

先來看「點畫的寫法」,「凡是短橫筆畫多的,在結體上多半是左輕右重,而且是以露鋒入筆,逐漸鋪毫而輕頓收筆,較長橫在外形上顯得豐肥。例如「香」字,但是「融」字短橫中有似長橫之重肩者,比較特殊。



再來看瘦金體如何來寫「豎畫」的字,在「字」中佔主筆地位的豎畫,往往在收筆處略提向左上方,隨即向右下頓筆而收。與長橫的寫法一樣,只是方向不同,如「化」、「下」、「中」等字,而在「詩帖」我們也會發現,中鋒有略帶側勢。




宋徽宗「撇」的寫法也非常特書,有人從形狀上稱它為「匕首撇」,看起來還真有點像:

 「匕首撇」看起來像這樣,而在詩帖中相對應的字,例如「依」與「煥」,這種「撇」外形尖利,形狀看上去是一個長的三角形,寫的時候起筆重,收筆輕,但是收筆輕也不是就提起來,而是一筆到結束的時候,力道送到最後一點,絲毫沒有弱掉。這就是宋徽宗等高手在寫書法時的厲害之處,即使是最後的收筆,收得有是極為有力,而且我們也都看得出這種力道。


再來看「捺」的寫法:宋徽宗把捺寫成一種「柳葉狀」,也是他瘦金體的一大特徵。輕落入筆至三分之二處,壓鋒捻轉成柳葉狀出筆,難度很高。在「詩帖」中的例子如下:




瘦金體中「鉤」的寫法:瘦金體的豎鉤,多為頓筆外展再向左上方提鋒鉤較長,這是對褚體與薛稷、薛曜書法特徵的一種誇張對比。鉤法中又分圓轉與方折兩種。例子如下。˙




至於其他的筆法,就請大家自己上網看看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汪精衛送給日本的兩件國寶

北宋 定窯 白瓷嬰兒枕

唐 灰陶加彩仕女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