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第一美女

這位美女先前已經寫過一次了,再寫,一定有理由。

穿越劇在前幾年突然流行起來,因此,很多人就在想,如果真有一種時光穿越機,那我要穿越回那個朝代,有不少的人喜歡想要回唐朝,特別是女性同胞,究其原因之一,是因為唐朝女權高漲,或者說,較為重視女權,這可由「唐三彩馬球仕女俑」看出來。那裡可以看出女權?君不見,古代女子不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嗎?女子乘馬,不是要側坐嗎?女子服飾,可以著褲裝嗎?可是在這個器物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位唐代的女子,身著褲裝,跨坐馬上,右手持球棍(木棍已腐,看不見了),狀作打馬球,看遍中國歷史,也找不到類似的圖片或器物,有此表現,看上去應該是在從事體育活動,而今日的女性,有著褲裝的,有跨坐騎馬的,有打高爾夫球的,但打馬球還真不多見。可見,比之於今日,唐代女性的社會地位應該不低。

寫了這麼多,如果女性同胞選擇穿越回到唐代,一定有其理由,那我們就來好好看看今天要介紹的主角,不是上面的啦,是下面這位。

這是件加了彩的陶器,可是怎麼沒有看到顏色呢?這不是「彩陶」,而是「灰陶加彩」,以「俑」的形式呈現。這種陶器,以紅陶或灰陶土為胎,合模翻製後,經過精心修飾,入窯低溫燒造(約800-900度C),並再加飾彩繪,這件仕女俑就是以燒成的灰陶為底,其上敷以白色化妝土,化妝土之上,再加上紅、綠、黑等各色彩,由於彩繪於文物上的有機膠結材料不斷老化變質,失去原有的粘接功能,一經出土,與空氣接觸,原來鮮亮的的彩繪就都脫落,只能從眉、眼、髮絲、臉龐,還有衫裙等細節,依稀想像女俑製成當時的鮮明模樣。事實上,這件作品的確可以成為我們理解唐代上層仕女妝髮衣著等流行時尚的切入點。

這件器物是用來做陪葬用的,古人「事死如事生」,認為人死後也應方受到與生前同樣的對待與侍奉,因此,把「侍女」也就做成陶俑陪葬,這也算是一門「行業」,因此陪葬品也被稱之為「明器」,也就有了「明器專賣店」。這個彩繪陶俑在製作好時,其顏色應該是非常的美豔,它就「陪伴」著她的主人一起共赴極樂世界。

我們來看這個仕女俑,頭上的兩個髮髻,有沒有像迪士尼米老鼠的耳朵?找了很久,在「唐代婦女發髻演變」這篇文章中有附圖,看官您是否覺得上圖中這位唐代美女的髮髻與下圖中的那一種相似呢?唐代仕女特別是宮廷女子,喜好梳高高的髮髻,各種髮髻的樣式約有三十多種,在有名的「唐人宮樂圖」中,可以看到「墜馬髻」及「垂髻」,如果您想看現代女子如何梳成唐式髮髻,可以去看一下范冰冰演的「武媚娘傳奇」。

從這個仕女俑我們也可以看出唐代仕女的體態偏豐腴,跟我們現今女子偏修長有所不同,或許這是唐代女子的審美觀,甚至也可能是一般社會大眾對所謂「美女」的標準吧!不過,從這裡也可以應證成語「環肥燕瘦」還是真的呢!

至於她的臉部,有沒有看到柳葉眉、單鳳眼,櫻桃小嘴,如果有一個現在女子長成這樣,說不定就立刻買張機票飛赴韓國變個臉呢,可見唐代對於婦女「美」的定義與今日差很大。

她的衣飾簡單,就一件寬鬆的長袍,尖領,自頸部長罩下垂;而從袍子上的簡單刻劃紋,可以看出服飾的質料非常的柔軟,有如潑墨簡筆的瀟灑自在,這件軟袍穿在這位略顯豐腴的女子身上,看得出來她的肚腹是有點「身量」的,可是她一點也不在意,臉上神情自若,目光溫和,顯得雍容嫻雅。裙擺曳地,長度正落在翹頭鞋的鞋面上,露出兩個向上翹的鞋頭(雲頭鞋),目的是方便走路,不會踩到長裙。這種鞋子與當時旅居長安的胡人穿著蠻像的,這也是因為當時的長安,也可以說是大唐盛世,是一個民族熔爐,聽過「胡服騎射」這成語吧,可以想像一下當時漢人如何模仿胡人的穿著。仕女俑主角的穿著顯然與傳統的中國服飾不同,也許當時這位婦女很喜歡這種輕便的穿法。

另外,我們從她的站姿可以看出作器者表現出來的動勢,我們來看正面圖。

從正面看,有沒有發現她是以左後腳跟支撐整個身體,略有點向左傾斜,而兩個腳尖是呈現外八的形式,顯示出她是以一種極為輕鬆的態度站立在那裡,而右手則藏在衣袖中,左手自然下垂,頭部下巴也略為上揚,顯得非常有自信。這就是這件作品顯示出的「動勢」,非常的活潑,不呆板。

最後,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個器物的名稱是「灰陶加彩仕女俑」,什麼是灰陶加彩器,不論是灰陶加彩,紅陶加彩或是白陶加彩,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用來陪葬。它都是在胎體以低溫(大約800-900度C)燒好後,先在外表加一層白色的貝殼粉,然後再在上面施以彩色,彩用植物膠調合,所以黏性不佳,遇空氣很容易就脫落。

這件仕女俑在故宮二樓的「摶泥幻化」陶磁展間,她正好居於由陶器要進化到瓷器的關鍵時刻,從她的用料,到工法,從她想到大唐盛世時的光輝景況,讓人又重回當年長安的繁榮,在整個故宮,也只有她能作為盛唐人物的代表,稱為故宮第一美女,不為過。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汪精衛送給日本的兩件國寶

北宋 定窯 白瓷嬰兒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