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8的文章

珊瑚魁星點斗盆景

圖片
先把上面這張圖片的完整版貼出來,大家看一下,漂亮吧! 珊瑚魁星點斗盆景 一看也知道,這個作品的主體是魁星,在中國人的民間信仰中,與文昌帝君、朱衣帝君、孚佑帝君、文衡聖帝合稱「五文昌」,同受士人學子尊奉。臺灣本土許多寺廟中都有供奉,就所知,在台南的赤崁樓中也有一尊魁星,深受眾方信賴,每逢家中有小孩要考試,一定會帶著準考證去拜一下,而且要用紅紙影印准考證去拜,意味著高中紅榜。在此,信仰不是主要的主題,主要是來欣賞這個文物。 通常放在花盆中的多半是植物,但這件站立在花盆中的是一尊造型特殊的雕像,這是清代宮廷裡相當流行的吉祥盆景擺設,以朱紅色珊瑚巧雕而成的主角是高舉北斗七星的魁星。 傳說魁星原本是位很有學問的讀書人,只因長相醜怪,一直無法通過科舉考試,他憤而投水,卻被水中的鰲魚救起,從此化身為北斗七星之首,掌管科考文運和仕途亨通,成為民間供奉的神祇。  這件作品,將全身朱紅、頭上長角的魁星粗眉凸眼、齜牙咧嘴的威猛模樣,刻劃得相當生動。只見他身繞飄帶,手持嵌有紅白色寶珠的梅枝,意味梅為花魁,春至陽生,乾坤清寧。各色珍貴材質加之生動的雕刻與精巧金銀鑲嵌細工,共同營造了五福臨門、星開吉兆、國備良才的喜慶祝願,單腳站立在龍頭魚身、湧現於波浪間的翠玉鰲魚頭上,隱含著梅為花魁、獨占鰲頭的意味。他的另一隻腳向後踢起,剛好對應到北斗七星裡斗狀的主星;這種魁星踢斗的姿態,則寓意著高中魁首、金榜題名,可以說是一件在清代宮廷珍玩中,意象豐富、寶裝華美的陳設器。 另一隻腳向後踢起,剛好對應到北斗七星裡斗狀的主星 再來看一下支撐魁星的花盆,方形玉質花盆中,湧出翠羽貼飾的層層波濤,水波中浮現一隻「龍首魚尾」的翠玉鰲魚。盆裡太湖石上的靈芝,則代表芝生祥瑞;就連魁星手裡的梅枝,也具有梅花先春、領先群倫的意味。整件作品運用生動的雕刻和精巧的鑲嵌技巧,將金銀及各式珍貴寶石組合成富含吉祥意義的美麗陳設品。再仔細看一下這些美麗的寶石,計有方盆四面的六色玉石:珊瑚、翡翠、碧璽、藍寶、水晶、琥珀組成五蝠(福)捧壽圖案(最下圖), 流傳故事中,魁星本為相貌醜怪的飽學之士,然因履試不中,投水為螯魚所救,化為星辰之說,遂逐漸形成將威猛獰厲的鬼神形像與魚龍變相加以結合的造型,且多後舉一足,遙對魁星所屬,北斗前方的方斗狀星座,作充滿動勢的點斗、踢斗或戲斗狀,比喻高中魁首。

宋蓮花式溫碗

圖片
物如其名,有它一定的用途。 這個蓮花式溫碗,是北宋年間間汝窯的製品,大約是西元960-1127年間。北宋晚年,原本是為民間生產印花青瓷的汝窯被壟斷專為宮廷燒製御用瓷器,因此汝窯包含了「汝官窯」和「汝民窯」兩部分。但是「汝官窯」燒製的時間短暫,不久後就毀於宋金戰火。所以汝窯所燒製出來的汝瓷極為罕見。南宋時期就有人感嘆其難得,後世更進一步將「汝官窯」列為北方青瓷之首、五大名窯之冠。因此今天多以汝窯作為汝官窯的代稱。 以前很多人都會說,這碗是不是因為年代久遠,所以有裂痕,但今天,大家都知道不是裂痕,而是「開片」。開片,是一個陶瓷術語,指瓷器釉層不完全開裂而形成的一種特殊的效果。 開片本來是瓷器釉面的一種自然開裂現象,開裂的常見原因有二: 1. 器物成型時坯泥祇在單一方向延伸,影響了分子的排列,燒結時應力不均衡 。 2. 坯體與釉料的熱膨脹系數相差較大,焙燒後冷卻時釉層收縮率大。 開片最初是陶瓷工藝的一種缺陷,因為如果釉面完全開裂,就會形成縮釉以及脫釉。後來人們掌握了開片的規律,開片即被利用作為一種釉面裝飾。 這個「蓮花式溫碗」是同型器中舉世唯一的傳世品。它的造形像一朵綻放的蓮花,俯看如十曲花瓣,口微外侈,深腹壁上豐下斂,圓底,高圈足。整個器物是塗以青釉,釉質勻潤,色呈藍中帶青,器表滿佈細密開片紋,口沿、圈足和底部釉薄處微現粉紅色光澤。燒造使用滿釉支燒法燒製,故底部存在五枚芝麻點狀的支燒痕跡,透過支燒點痕可見灰黃色的胎土。整體氣質靜謐典雅,可稱為陶瓷工藝的代表作。  這種花式溫碗多與執壺配套使用,注入溫水,可保持壺中液體的溫度不易散失。有沒有一點畫面浮在眼前,「執壺賣笑」一定聽過,當執壺的人替客人倒完酒後,酒壺要放那兒,才不會使壺裡的酒冷了?就是放在類似的溫碗中。 參考資料: 1. 國立故宮博物院 2. 維基百科

扳指

圖片
有在清宮劇中看到男子大主拇指上帶著一個綠色的環,很多人有都知道這個物品名稱是扳 指,但是並不很清楚它的用途是什麼。 好像一個裝飾,而且只有那些富貴人家或皇族的人才有戴在手指上,而且還不時取下端詳、擦拭。 這三個板扳指是在「品牌的故事─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與包裝藝術」特展中所指出部分扳指。 到底扳指是做什麼用的,古代的男子也是挺愛美的,也需要一些裝飾品,例如皇后、貴妃手上有帶著長長的套子,那就是「指甲套」。慈禧愛留指甲,尤其是一雙手的兩個無名指和小手指,最長可達七八寸,當然其他如拇指、食指、中指也愛留指甲。為了修飾保護好這一雙手指甲,每天要用溫水浸泡和用剪子修理,並特製了各色指甲套,戴罩在手指上,切切實實地保護好,以免受到外來損傷。冬天指甲脆,更要加意保護。女人如此愛美,男人當然也不干示弱,手上也要帶些東西,以突顯可以像徵男子氣概的東西,於是就有「扳指」這個玩藝兒。原來男人佩戴扳指最能體現身份和地位,而且要玉扳指,所謂「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玉扳指又稱玉諜(音同射)。扳指本為拉弓射箭扣弦時使用的一種工具,套在拇指上,以保護拇指不被弓弦勒傷,由獸皮、鹿骨等材料製成的扳指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已經出現,後來引申為能夠決斷事務,具有身份和能力的象徵。 滿族人最早的扳指是鹿的骨頭做的,戴在右手拇指上,作用亦是拉弓射箭的時候可以防止快速的箭擦傷手指,滿語叫「憨得憨」。清乾隆以後扳指的實用性逐漸喪失,改以裝飾為主,做工越來越精益求精,質料非常講究。本是輔助習武的扳指,逐漸成為一種極為時髦的佩飾,上自皇帝與王公大臣,下至滿漢各旗子弟及富商巨賈,雖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 在「品牌的故事─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與包裝藝術」特展中我們可以看見乾隆特別從眾多的扳指中選出具有特色的,把它們集中起來,為它們製作專用的收納盒。 玉扳指主要有素身玉扳指和雕刻玉扳指兩種款式。素身玉扳指兩端部分通常要超出戒環 ,通體不雕刻花紋,大氣美觀,是最為經典的樣式。除此之外,在故宮的扳指收藏中,種類繁多,材質也不同,有象牙雕嵌金銀班指、雕骨扳指、金星玻璃扳指、木扳指、翡翠雕龍扳指等,您喜歡那一種呢? 翡翠雕龍扳指 金星玻璃扳指 雕骨扳指 象牙雕嵌金銀扳指 木扳指 參考資料: 1. 國立故宮博物院 2

盒裡乾坤

圖片
在「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與包裝藝術」特展中,一進展間映入眼中的就是這幅經過故宮精心整理的圖,讓人看的眼花撩亂,細看展覽的內容,才發現真的不得了,有人問,以前的皇帝收藏了這些東西,他什麼時候才會拿出來一一把玩呢?說真的,並不是很清楚,但是因為他喜愛文物,在日理萬機之餘,常常一邊鑑賞、考證,一邊整理、收納,也被稱之為「珍玩」。「珍」是指材質珍貴稀有、工藝技法高超罕見;「玩」則指造形構思巧妙、製作精到古雅,令賞玩者愛不釋手。 這是被乾隆整理收藏的「雕紫檀蟠龍方盒百什件」,所謂百什件是指乾隆在眾多珍品中特別選出大小不同的文物組合,被他整在一個盒中,同時間可以一次把玩多達數十件的珍玩,這是他的一種整理方式。而故宮在「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與包裝藝術」所展出的第一件,就是這個,一定有它特殊的地方。 這個百什件最特殊的就是「年代」與「距離」。所謂年代,是指收藏的珍品從戰國中晚期的龍形佩,到宮廷畫家為這個龍形佩所繪的玉器屜,而藏品的種類有玉器、書畫、陶瓷等,可見乾隆選藏這類百什件的用心。這些藏品就是橫跨了中國的千年歷史,也就是說,皇帝一次就看完中國古代千年的古物,而全被他收納在一個盒器中。可以想像一下他胸懷。 另外,所謂的「距離」,是指藏品不但有中國的珍品,還有來自西洋進貢的「 James Cox 鼻煙盒」。 這裡要介紹一下這個鼻煙盒,它是 18 世紀英國鐘錶大師詹姆士考克斯 James Cox 的傑作。「鼻煙」是 18 世紀中外貴族都愛的玩意,在異國華麗情調中,詹姆士考克斯將貴族生活與高超制錶工藝結合。 有看到上圖中右下角的一個類似鎖匙的物件嗎?它就是一個「發條」,用這個發條插入上圖中時鐘 8 的位置,有看到一個小圓孔嗎?用這個發條來轉動齒輪,來校正時間。這可是當時的西方列強進貢給大清朝的貢品,彌足珍貴。 除了英國的貢品外,還有這個來自東洋的精品「蒔繪漆盒」,「蒔繪」是在漆器上以金、銀、色粉等材料繪製而成的紋樣裝飾,是日本的傳統工藝技術,工匠利用漆的黏性,將銀粉或金粉依照想要的圖樣,固定於漆器上。這件作品做工細緻,閃亮的東洋風收納盒中藏著無限驚喜! 光是「雕紫檀蟠龍方盒百什件」這一件展品,就可以觀賞 30 分鐘以上,才能一一看仔細,光看照片,也許會有個問題,乾隆怎麼把這些珍品

中國第一位故宮院長

圖片
這個標題有點不恭,因為他是清代康雍乾盛世偉大皇帝之一,雖然他很喜歡在寶物上寫評語、蓋章、甚至刻字,但不可否認的,他也對明清以來皇宮所收藏的寶物做了詳細的鑒定與整理,以當時的標準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而從今天的角度看,更可以說非常的「有系統」,對於古物的保存,也是非常的細膩,我們今天得以在故宮看到這些保存完整的器物與字畫等,都要感謝乾隆這位中國歷史上稱得上是偉大的皇帝。 就以這個出自鈞窯的「天青海棠式碟」為例,如果是您,您會如何製作它的說明圖冊?要知道,當時可沒有照像機喔?那乾隆皇帝又會如何來製作它的說明圖冊呢? 這個圖冊是可以摺疊的,兩折式,有沒有像我今日的「身份證明文件」?一個器物一件,一件一件整理後,歸類後就以若干件為一套裝箱,日後要找,要查都方便。再看下一張照片。 照片下方的是原件,上面的是乾隆(指派專人)製作的說明圖冊,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圖冊中也有一張實物的圖片,跟實物有沒有像?像極了,這可是皇帝畫師特地畫下來的,在沒有照相機的條件下,為了要切合「有圖有真相」的原則,可以畫出與原物非常逼真的圖,我們不能不說這個黃帝真的很用心。 這個碗還是盤的器物,看上去一點都不起眼,這是北宋 - 金「定窯白瓷印花瑞獸紋花式洗」,從功能上來看,屬文具類,是否皇帝在寫字作畫時用它來裝水的乘器?放大來看: 精美吧! ˙ 在它的底部,還刻有底刻「宋定窯瑞獸洗」、「甲」字和「古稀天子御玩」等字,刻個甲字,就表示乾隆給它的評價至甲等,可見它的地位還是很高的。 當然,乾隆也是有為它製作圖冊,還把這器物的外飾做相當程度的解說,夠用心了吧! 在故宮的展覽中,有一個專櫃專門展出乾隆如何保存這些古物,若是沒有他當初的努力,我們今天也不可能看到整理如此妥善的展覽。謝謝乾隆院長!

書畫下的美麗

圖片
想必現代的人已經很少寫信的經驗了, Line 來 Line 去,有什麼事要講的就「私訊」,再加上貼圖文化盛行,很多可以用文字表達的,都圖像化了,那裡還用的著寫信,再不一通「電話」也解決了,寫信,已經快要成為歷史了! 有聽過「尺牘」,比較文明對信的名詞,是書寫在紙上的公文或書札,「牘」原是古代寫字用的木片,長約尺許,在漢朝,將詔書寫在一尺一寸的書版上,因此被稱為「尺一牘」,簡稱為「尺牘」。 既然是寫信,就會想到「信紙」,還記得小時候要寫信給女朋友,真的會去文具行挑那種很漂亮,很有氣質的信紙,藉著好的信紙,至少讓對方看到你的用心。那古代的文人雅士又是如何寫信呢?您覺的蘇東坡會用什麼樣的信紙寫給他的好朋友呢,就隨便拿一張宣紙來寫嗎? 這是蘇東坡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信中提到受了對方的照顧,如今他接到政府的詔命離開,故寫信道謝。先不去管內容如何,也不談他的字如何的蒼勁有力,我們來看他選的紙張。這是一張有羅紋花草砑花箋,這在當時,是很高級的萱紙。「砑花」是用一塊雕有紋路或圖案的硬模,在紙上壓出圖案,砑印的方向可以從正面,也可以從背面。但是在印壓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清晰銳利邊緣,卻很容易因為裝裱的噴濕、刷平或敲實的動作而又被恢復成平整狀態。現存宋代砑花紙上的紋路圖案上幾乎都有程度不一的「拒墨狀況」,由此推測,印壓所產生的花紋有可能塗有特殊物質,以保持砑印的紋路。 瞭解了「砑花」的技巧後,就知道,要能夠使砑花在裝裱後還能完整的保存下來,是非常的不容易。因此,上面這幅蘇東坡的字,是寫在羅紋砑花紙上,保存至今,極為難得。我特別把有砑花部份放大了來看: 看到了嗎?這種紙有夠漂亮,配上蘇東坡的字,拿到信的人,一定會好好的保存下來。 另外我們再看一幅。 這是宋朝蔡襄的「陶生帖」,它的砑花紋路並不是很清楚,但經過數位攝影後,還是被發現使用了砑花箋。在故宮的展覽中,許多來看的人,就只是說,喔,這是蔡襄的書法,然後就走開了,卻沒有看到故宮用心用燈箱的方式把砑花箋的紋路在旁邊呈現出來。看見這些箋紙,想不好好寫字都難。 宋代砑花箋就視覺上的辨識可分為兩大類:清晰與隱晦。北宋作品中以隱晦的花紋居多,到了南宋似乎就變少,清晰可辨的花紋則一直持續到南宋以後。除了少數幾件肉眼可直接見到,大部分的砑花裝飾都相當

乾隆的愛玉(三)

圖片
玉圭,在故宮「品牌的故事─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與包裝藝術」中,被乾隆列為他的三塊愛玉之一,能被他列入珍藏所愛,一定有它的理由。 玉圭是什麼?大家有沒有看過宮廷連續劇,或者看過京劇中有演員在上朝時拿在手中的一塊長形的東西,那個在古代,就是叫「圭」。而真正的玉圭見於商代,有兩種形式,一種平首,圭身飾雙鉤弦紋,另一種尖首平端,近似後代的圭。周天子為便於統治,命令諸侯定期朝覲,以便稟承周王室的旨意。為表示他們身份等級的高低,周王子賜給每人一件玉器,在朝覲時持於手中,作為他們身份地位的象徵。所以圭在周朝是一種禮器,「玉圭」則最早見於新石器早期,它是由當時的「石斧」演變而來的。石斧是在狩獵、勞作和部落戰爭中所使用的工具,逐漸演化為了圭。進入西周,玉圭成為朝廷祭祀的一種禮器,後來又成為一種權利的象徵。朝廷在分封諸侯時,常常賜以玉圭,作為統治地方的權杖。獲得玉圭的諸侯在封地內掌握有生殺大權。 上面看到的玉圭屬於龍山文化晚期的二里頭文化,距今約 2200 ~ 1600 B.C. 年換算應有 4200 至 3600 年歷史。 乾隆在這塊圭上也毫不留情的刻上他對它的「愛」,刻上兩首自己的御制詩。找了很久都沒有這兩首詩文,下次去故宮再去找找看。 還有一點可以提的,大家對於玉圭的頂部與下端有沒有想法?您認為那一端應該是朝上?跟據考究,應該是圭的刃部朝上,因此,要刻璽文,其方向應該如何?您覺應該是那一個方向的刻文的方向是對的?按理來說,應該是左邊,但是乾隆刻反了,刻成右邊的樣子,但是錯就錯了,一錯好幾百年,這也是他做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