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9的文章

酒杯流來了,快作詩!

圖片
如果您去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一定會在教堂頂部看見很多壁畫,就聽導覽人員講出一個又一個生動的聖經故事;而在東方的寺廟中,也有相同的情景。把一個有名的故事,用畫作表現出來,是常見的事。 大家都知道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講的是王羲之在公元353年3月3日邀集了親朋好友,在會稽的蘭亭這個地方,辦了一場古代文人的Party,總共匯集了詩37首,東道主還為此做序,其書法造詣之高,無出其右,其中有23個「之」字,無一相同。這場聚會為當代後代的文人雅士留下無盡的暇思,也多有仿效之作。但是,把這場集會用「繪畫」的形式保存下來,要到九世紀,才出現以「蘭亭」為主題的圖繪。如今流傳廣泛的版本,是傳李公麟所繪的「蘭亭修禊圖」刻石拓本,以臨溪亭榭為始,與會者列坐於曲水兩岸,旁有榜題錄出名銜與所賦詩文。而李公麟所繪的,也又成為後來人摹繪的對象。當然,要把「蘭亭修褉」這個主題完整的畫下來,並不容易,因為當天有四十二人與會,用直幅是很難畫完全,但是用「橫幅」就可以表現得比較完整。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是明代李宗謨的「蘭亭修褉圖」。 這是畫的最右邊,一位雅士獨坐水榭亭臺中,側身倚在桌上看著下方河水,我們把河水部分放大看,就看到有兩隻鵝,從這兩隻鵝,我們就可以知道這位雅士的身分。原來王羲之愛鵝,關於他愛鵝的傳說也不少,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在山陰這個地方,有一個道士養了一群鵝,王羲之去看了,很喜歡,就要跟道士買,道士說,只要你給我寫一冊「黃庭經」,就把鵝送給王羲之。王羲之欣然接受,就用自己的書法換了一群鵝,這也說明,王羲之的書法在當時代就已經很有名了! 在下中,我們看到有四個人席地而坐,其實不算坐,半跪在團蒲上,這說明,當時代還沒有桌子,所謂的「坐」就是這樣「席地而坐」,有點像和式的坐法。這四人中,有魏滂、王羲之、散騎常侍郗曇、桓偉,畫者還特地把他們四人的詩作一併寫上,讓後人對他們有較深的認識。例如對於桓偉,他的詩作:「 主人雖無懷,應物貴有尚。宣尼遨沂津,蕭然心神王。數子各言志,曾生發清唱。今我欣斯游,慍情亦暫暢 。」而王羲之的詩,也被錄於上:「代謝鱗次,忽焉以周。欣此暮春,和氣載柔。詠彼舞雩,異世同流。乃攜齊契,散懷一丘。」 此圖從右至左依序展開,可以看到畫家把參加的人都寫進去,一共有四十二人,如果您去故宮,看到此圖,可以算一算,這四十二人是:王羲之、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