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下的美麗

想必現代的人已經很少寫信的經驗了,LineLine去,有什麼事要講的就「私訊」,再加上貼圖文化盛行,很多可以用文字表達的,都圖像化了,那裡還用的著寫信,再不一通「電話」也解決了,寫信,已經快要成為歷史了!

有聽過「尺牘」,比較文明對信的名詞,是書寫在紙上的公文或書札,「牘」原是古代寫字用的木片,長約尺許,在漢朝,將詔書寫在一尺一寸的書版上,因此被稱為「尺一牘」,簡稱為「尺牘」。


既然是寫信,就會想到「信紙」,還記得小時候要寫信給女朋友,真的會去文具行挑那種很漂亮,很有氣質的信紙,藉著好的信紙,至少讓對方看到你的用心。那古代的文人雅士又是如何寫信呢?您覺的蘇東坡會用什麼樣的信紙寫給他的好朋友呢,就隨便拿一張宣紙來寫嗎?




這是蘇東坡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信中提到受了對方的照顧,如今他接到政府的詔命離開,故寫信道謝。先不去管內容如何,也不談他的字如何的蒼勁有力,我們來看他選的紙張。這是一張有羅紋花草砑花箋,這在當時,是很高級的萱紙。「砑花」是用一塊雕有紋路或圖案的硬模,在紙上壓出圖案,砑印的方向可以從正面,也可以從背面。但是在印壓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清晰銳利邊緣,卻很容易因為裝裱的噴濕、刷平或敲實的動作而又被恢復成平整狀態。現存宋代砑花紙上的紋路圖案上幾乎都有程度不一的「拒墨狀況」,由此推測,印壓所產生的花紋有可能塗有特殊物質,以保持砑印的紋路。


瞭解了「砑花」的技巧後,就知道,要能夠使砑花在裝裱後還能完整的保存下來,是非常的不容易。因此,上面這幅蘇東坡的字,是寫在羅紋砑花紙上,保存至今,極為難得。我特別把有砑花部份放大了來看:



看到了嗎?這種紙有夠漂亮,配上蘇東坡的字,拿到信的人,一定會好好的保存下來。


另外我們再看一幅。



這是宋朝蔡襄的「陶生帖」,它的砑花紋路並不是很清楚,但經過數位攝影後,還是被發現使用了砑花箋。在故宮的展覽中,許多來看的人,就只是說,喔,這是蔡襄的書法,然後就走開了,卻沒有看到故宮用心用燈箱的方式把砑花箋的紋路在旁邊呈現出來。看見這些箋紙,想不好好寫字都難。



宋代砑花箋就視覺上的辨識可分為兩大類:清晰與隱晦。北宋作品中以隱晦的花紋居多,到了南宋似乎就變少,清晰可辨的花紋則一直持續到南宋以後。除了少數幾件肉眼可直接見到,大部分的砑花裝飾都相當低調而不明顯,從正面很難發現,僅有從側面打光配合斜向觀測才能稍稍見到一些花紋,不過仍難窺全貌。

故宮這次展出的作品中,有些不是那麼容易辨識的砑花箋,例如下面這幅蘇東坡的「書尺牘(致長官董侯尺牘)」,又名「獲見帖」。這是蘇東坡寫給董鉞的一封信。董鉞清約自儉,耿介不群。在蔡卞的誣參下,董鉞遭免職,攜家歸海口,途中特別途經黃州看望好友蘇東坡。信中提道「近者經由獲見為幸」,患難真情自然流露,紙張的選用也頗能反映兩人之深交。全紙布滿牡丹卷草紋飾,其間穿梭兩隻大鳳鳥,相當華麗精美,是等級很高的砑花箋紙,類似的裝飾主題在當時頗為流行。





蘇東坡另外還有一封書信是寫給郭廷平的信:「蘇軾 致至孝廷平郭君尺牘」,當時郭廷平正好在守喪期間,但是受信者雖然處在守喪哀痛期間,但是從蘇軾的用箋仍然可以看出他對此信的講究。這信是寫在滿佈龜甲紋的粉箋上,可以看出六角形龜甲紋中都有一隻小烏龜,而這種方式後來也傳到日本後,成為一種流行的紋飾,而有時候烏龜會被簡化成小花,但是小花的圖飾卻反而少見於中國。蘇東坡用這種龜甲紋砑花箋其實有考慮到古代龜型墓誌銘上也有使用龜甲紋,或許紋飾本身的含意還頗能切合守喪的禮節。





故宮的「宋代花箋特展」只有展出20件書畫作品,量並不多,但每一件都很精美,不仔細看,也真看不出其中的奧妙之處,這也要拜科技之賜,讓很多的古物都能用新的角度重新詮釋。「宋代花箋特展」值得看!

參考資料: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汪精衛送給日本的兩件國寶

北宋 定窯 白瓷嬰兒枕

故宮第一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