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愛玉(一)

千萬別以為標題下錯了,是不是少了一個字,不是的,這是指目前在故宮的特展「品牌的故事─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與包裝藝術」中所展出被乾隆收入「最愛古董」中的三塊玉器,分別是玉璧、玉圭及玉板。


故宮珍藏了許多玉璧,在前述特展中展出的「齊家文化 玉璧( 附清代乾隆時期木插屏架)」是被乾隆鑒定過的玉璧,確定它屬於西元前2200-西元前1800年間齊家文化的玉璧。齊家文化玉器是齊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它是中國新石器時代除紅山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之外另一個最重要的史前文化玉器,乾隆除了政務及後宮生活外,最重要的生活內容大概就是在鑒賞所珍藏的文物的年代、真偽等,並做成完善的記錄,所以說他老人家是故宮的第一任院長,一點都不為過。如果想要對前述幾種文化玉器的區別,可以自行上網查一下資料。歷代帝王多以玉為美,但真正嗜玉成癖、樂此不疲的首推乾隆。乾隆皇帝對玉極度喜愛,他對中國玉器史的貢獻也很大,故宮博物院藏玉三萬多件,其中一半為乾隆所藏,貢獻及極大。







這件玉器是「糖包白青玉料」,表面受沁後盤紅。圓璧形,厚薄不一;一面微起伏尚稱平整,另一面兩側帶嚴重崩傷。中心一孔,單面鑽,孔徑較小。平整面左右兩邊刻有高宗題詩、璽印文,背面僅於上下刻璽文各一。如果對書畫有研究的人都知道,乾隆對一件古物只要完成鑒定,認為是真的,是好的,他就會在上面蓋上他的專屬印章,而他的印章又很多種,因此,有人認為,只要是書畫上面有乾隆的印章,就應該是真的,它替我們做了第一道真偽的判定。但也有人很不喜歡他這種作法,認為不能因為你是皇帝就可以隨意在古物上作「記號」。而這件玉璧,他很喜歡,已經很脆弱了,他還是要在上面題詩、刻璽文,

玉璧是一種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狀圓形玉器,是我國傳統的禮器之一。周禮曾有「以蒼璧禮天」。在中國傳統的文化理念中,玉璧象徵著美好的意願和高貴的品質當年,當年林徽因設計的國徽圖案就是以玉璧為主體。

乾隆格外珍視這件玉璧,還做了兩首御製詩來吟詠此璧。從詩中可知,他格外注意鑑賞質地、色澤及形式,並重視對時代的推斷,一反眾人的漢代說,認為此器古穆,應為虞夏時代的器物。

為了妥善的保存這塊玉璧,乾隆還特別做了一個放置玉璧的方形檀不座,而這個座,也挺有看頭的。



各位看出什麼來了嗎?上面那塊玉璧當然會完整的放在檀不座的圓形凹槽中,有沒有注意上左圖的右下方有一個圓形的物件,當玉璧放入凹槽中後,再把這個圓形的物件類似「鎖緊」的插入中心環中,以資固定。大家一定會想,這有什麼,接下來就來看這個圓形的「鎖頭」。



我故意把這張照片放到最大,大家仔細看,中間的圓形的物件上面是什麼字?其實就是八卦中的「乾」,而在周圍則雕刻了龍,這樣大家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了。而座架上則刻了乾隆的御制詩:「量來徑盈尺,非蒲亦非榖。規圓樸中〈去聲〉規,亦弗計好肉。乃不知有周,炎劉豈堪目。一面剝蝕半,一面平體足。剝者復血浸,畧剰如脂腹。識其缺土中,久伴循蜚族。出土㡬千年,經㡬人珍蓄。彬然一再詠,心神沃古穆。」(御制詩五集卷十七)這是乾隆四十九年所做的詩,但在之前乾隆三十七年就已經做過另一首詠玉詩了。經統計,他老人家終其一生總共寫了800首詠玉詩,可見他是如何的喜歡玉器。



最後在來看乾隆在玉璧上做的好事。乾隆如此愛玉、懂玉,然而在賞玩之餘,他先上讓人製做玉架,放置玉璧,並在璧座的兩面刻上他的御制詩,但是皇帝當久了,覺得不過癮,就命玉工用楷書將他的兩首詠璧詩刻在了這件玉璧上,並琢刻「古希天子」、「信天主人」御製璽文。而這玉璧的另一面也未倖免於難,也被刻上「五福五代堂古希天子」、「太上皇帝之寶」、「八徵耄念之寶」御製璽文。你說他破壞古物也好,說他自大也罷,今天也只好就看著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汪精衛送給日本的兩件國寶

北宋 定窯 白瓷嬰兒枕

故宮第一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