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 書七言詩(花氣薰人帖)

今天去故宮參加定時導覽,一開始就從我其實並不很在行的書法開始,黃庭堅,聽過吧,蘇東坡的「快雪時晴帖」在考試時也多少聽過,但是,黃庭堅就真的只聽過人名,作品完全不認識了。

今天看的是什麼呢?從標題上看,應該就是一首詩,「花氣薰人欲破禪,心情其實過中年。春來詩思何所似,八節灘頭上水船。」 有聽過沒?沒有?正常。



這書帖是草書五行,無款印,明清以來都一致認為是黃庭堅所書,但是在他自己的詩集中,卻沒有收錄這一首詩,但是從其他的文獻中,卻有記載,宋朝的畫家王詵性喜附庸風雅,常做了詩,就送給名家去「和詩」,所謂「和詩」就是請名家按照原詩的韻角及體裁再作一首詩,因此,有時候原詩其實不怎麼,但是「和」的詩就比較好,技壓前詩。當然,以黃庭堅及王詵的功力來看,應該是黃優於王,但是好歹王詵也是個畫家,但是如果翻開王詵的經歷來看,他曾經在妻子(宋英宗趙曙的女兒蜀國長公主)生病時,當著公主的面與小妾尋歡作樂,導致公主鬱鬱死,神宗還為此罷朝五天。宋神宗因此對王詵有以下的評論:「王詵內則朋淫縱慾而失行,外則狎邪罔上而不忠,由是公主憤愧成疾,終至彌篤。」並把王詵貶官到均州,後來又轉置潁州,但他卻仍不思悔改,依然故我,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黃庭堅不想理他,王所送來的詩,黃庭堅就是不「和」。

王詵也非省油的燈,就一遍一遍的送,而且還附上花,請黃庭堅「和詩」。當然,久了,黃庭堅也會煩,難不成花一直收下去不成,所以每次來催詩的時候就附上美麗的花。那黃庭堅回應王詵的請求了嗎?這裡有些討論,有人認為此詩為黃庭堅所作:「又書云:王晉卿(詵)數送詩來索和,老不喜作,此曹狡獪,又頻送花來促詩,戲答:(下為本詩)。」由此可以確知是黃庭堅在元祐二年「答」王詵所作。但也有人認為黃庭堅是用王詵的詩,再以自己的草書筆力,回給王詵這首帶有很深意涵的詩,但是不知道王詵看不看得懂其中的意思了。

這首詩的前兩句翻成白話文就是,「花朵開放時的香氣薰來,彷彿使平日修行禪定的功夫都被破除了,過了中年竟然還有這樣為花感動的心情;到了春天,有著寫詩的念頭,卻又像一層一層逆水的灘頭,船要上行,何其艱難啊!」反正,黃庭堅要表達的就是,寫詩是很難的事,沒那麼容易,王老兄啊,我就是寫不出來啊!

詩是很有禪意,但是黃庭堅的草書,更是把這首詩推向藝術的更高境界。

先看這詩的佈局。總共28個字,是一首七言詩,一般來說,每行7個字,4行,但是,黃庭堅並沒有按此原則來佈局這28個字,第二行就只有6個字,而且「中」這個字拉得特別長,第四行又再擠掉一個字,成為第五行。就從拉長的中字來看,再思想一下他當時面對王詵的催詩,以及他當時人是在貶官中,失意於官場,藉著禪修來調整自己的心境,那一筆,真的可以看出多少的無耐。

在觀賞全篇書法時,好像不是在看那28個字,而是在看一幅畫,全篇就是那麼的灑脫,看起來有點不正,但行與行之間,字與字之間都擺的這麼的恰當。此外,黃庭堅的筆畫中不端正的感覺,讓人覺得他是一個無拘無束的人,同時也讓他的書法有了一種不同尋常的美感。

黃庭堅書法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點不挑起」,因此也給黃庭堅的書法美觀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花氣薰人帖」全文28個字,仔細看,就會發現詩中用字特別的地方在書法中的「點」,您可以看出那幾個字嗎?「花」、「薰」、「實」、「灘」等字,看看它們美在那裡,美不在一個字,而是美在這些點在全文中的佈局。

最後還是交待一下黃庭堅這個人。黃庭堅(西元1045-1105年),字魯直,號涪翁。江西分寧(今修水)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與書家,書法淵源多種,主要受顏真卿蘇軾和南朝刻石「瘞鶴銘」影響。「宋史」本傳說他:「學問文章,天成性得……於文章尤長於詩,蜀、江西君子以庭堅配軾,故稱蘇黃。」與蘇軾米芾蔡襄合稱「宋四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北宋時期四位書法家」。當黃庭堅在西元1094年貶官至黔中時,見懷素草書「自敘帖」,受到很多啟發,從此用筆趨於圓勁,多連綿草勢。


本來對故宮中的書法,並不是那麼有興趣,但是聽完今天的解說,真的是開了眼界,中國人的書法真是太有意境了,但是對老外來說,可能就不如器物的關注。其實要講的是,故宮有免費的定時導覽,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閒」去享受一下。

(以上圖片引自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

參考資料: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汪精衛送給日本的兩件國寶

北宋 定窯 白瓷嬰兒枕

唐 灰陶加彩仕女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