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春天的夜晚做什麼?
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這篇小品文,如果沒有記錯,應該是小學進初中(以前是初中,現在是國中)那年暑假時唸的人生第一篇古文,一唸就喜歡上它。也沒什麼原因,就覺得那個氛圍好雅,想像在一片桃花、李花盛開的花園中,享受一場夜間的宴會,可能有音樂,有人詠詩,有人長歌、奏樂等等,真恨不得回去一趟。
台北故宮從十月展出「以文會友-雅集圖特展」,其中就有一幅清代冷枚所畫的「春夜宴桃李園序」作品,把當時的情景記錄下來。不過,李白是唐代大詩人,冷枚畫的「春夜宴桃李園」中無論卷棚屋頂、庭園假山,或是臨樓遠眺的高閣、瀕水遊憩的水榭,甚至石桌竹椅、窗櫺燈台,全是清代樣式。其中纖弱的女侍,更是典型的清代仕女。可見畫家落筆,純粹只是「借題發揮」,並未下考證功夫。這也是清代院畫的特色之一。
這幅畫的右下角清楚的有冷枚的落款:「臣冷枚恭畫」,左下角並有鈐印二章:「臣冷枚」、「夙夜匪懈」。是屬於具有「臣字款」的清院畫,是由清宮供奉的畫師所畫。我們查一下冷枚的資料,知道他在康熙時就甚為皇帝所重視,但是到了雍正時期卻受到了冷落,被逐出宮廷畫院,雍正在位的十三年中,清宮檔案中沒有了冷枚的名字。冷枚離開宮廷,成為一名在野的畫家,冷枚多寄居於寶親王弘曆府中,等到弘曆即位,又再獲重視,而且乾隆還挺照顧他。通常,宮廷畫家作畫都要經過以下幾道程序:皇帝出題目,畫家畫出樣稿呈覽,經過皇帝同意,然後才能再畫。但是,乾隆對冷枚的信任與偏愛,有時不再出題目,而是讓冷枚願意畫什麼就畫什麼,這樣畫家發揮的自由度就大一些。所以,我們在冷枚的畫中經常可見「臣冷枚恭畫」的落款。
在畫的左上方則是陳邦彥的題跋,李白「春夜彥桃李園序」全文,乾隆則在正中間題「妙」字,並鈐「乾隆御覽之寶」,可見這件也被乾隆所珍視。而這個「妙」字,也表示了這幅畫的身價。妙是品評書畫的一格,宋代黃休復在「益州名畫記」中,把畫分為「逸、神、妙、能」四格,此畫能被乾隆評為「妙」格,雖品位不高,但也有一定的身價。這幅畫用筆精工,顏色鮮麗,人物的姿態、衣著、景色上都畫得非常寫實自然,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景緻,完全體現了李白文章的內涵與意境。
這幅畫與故宮所藏的另一套「清畫院十二月令圖」中的二月頗為相似,都是畫月令之花朵盛開,而畫中的亭台樓閣,鞦韆,遠山等景,都是非常的精筆,在繪畫技法上,都是用近大遠小定點透視法來描繪景物與建築。就讓我們來細看一下這幅畫。
首先,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幅畫有近大遠小的特點,與我們以前看的山水畫不太相同,這是運用了「定點透視法」來描繪景物與建築,很明顯是受到西方「單點透視法」的影響,這是因為在康熙朝時遠從西方來了一位大名鼎鼎的畫家郎世寧,他進入朝廷後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教當時的宮院派畫家這種繪畫技巧,這跟上面所講的「清畫院十二月令圖」在構圖上是相同的。
我們從遠往近看,遠方的山,畫家用粗線條勾勒出山形,再用筆尖點出遠山上樹木,層次分明,由遠到近,山下以雲霧遮掩,使人對遠山有著看不透的神秘感。山腳下一戶人家,看得出來文窗緊閉,不透一絲光,為什麼?因為夜深了,大夥都休息了,可是相隔不遠的另一戶人家中,卻是燈火通明,一群人還在陪著一位重要人士在進行「春夜遊」。從畫上面的提跋我們可以知道是在畫記唐朝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一文中的情景。您看這戶人家,院落分明,園中湖石聳立,從畫中湖石的「瘦縐漏透」看得出這些湖石頗為珍貴,也可顯這戶人家的家境非比尋常。
在圍牆內,一群人圍著明燈照耀的方桌而坐,也有一綠衣人立於桃花樹下,稍仰著頭,手執酒杯置於下巴之下,右腿還略有彎屈,有點像在站三七步,不知是否在「覓句」。
往最左邊看,可好看了,看見一張石桌,桌前有紅色的提食盒,桌上有水壺、茶壺及一壇酒,另外還有兩隻小狗在桌下穿梭,一隻黃狗對著隔閉一桌人鳴叫,不知是否在提醒他們,夜深了,該休息了。在提食盒旁,有一童子已經不耐靠著盒子睡著了,看來也市累翻了,而另一名僕人,則是背對著主人及客人,拿著酒杓直接大口仰著喉嚨灌酒,真是膽大包天。在夜色燈火中,園中幾樹桃花包圍著中間的一桌人,環境優雅極了。
在一片夜深人靜的時刻,這一園子的人在做什麼?只見畫面中特張圍坐著的數人中,有一人正在振筆疾書,旁邊還有一酒杯,該是酒喝得差不多了,文思泉湧,正準備要寫下「春夜沿桃李園序」這篇記錄當晚的活動心情,這人應就是詩仙李白老先生了!在李先生左手邊的一位先生,從座位上剛要站起來,左手伸出衣袖,似要去拿紫衣人放在桌上之物,目光看著紫衣人,只見紫衣人喝得應該是已經茫了,整個人有點「癱」在椅子上,拿中兀自還著一杯酒直往嘴中灌,而紫衣人左手方向的另一文士,則還拿著空杯向一旁的侍女要酒,他身旁的綠衣人一手按在他左肩上,似乎在勸說少喝點酒。
靠近畫下方,我們看到石桌上放了一盞燈(燭),一個三角的香爐,冊頁、卷軸、臂擱、墨及水盛等器物,無不是文人雅士書房中案頭常見之物,也藉著這些物品告訴我們這些文人雅士的風格品味。
此外,我們也看到這些文人雅士所坐的座椅,看上去是竹子做的,仔細看,椅背的設計還有點是美人靠的形式,讓這些文人雅士坐起來不會不舒服。
整幅畫中的種種,不論人物的衣著、亭臺樓閣、居家環境、家園中的鞦韆等等,都是清朝的樣式,並沒有在畫中反應出李白的生長環境,顯然是為了配合他的「春夜宴桃李園序」這篇文章所畫,也應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文人生活。
這幅畫,工筆精細,畫的很直接,沒有太多暇思之處,可以看出畫師應該是受命而作,或是為皇家應景之作,所以畫家冷枚可以在畫作上直接寫「臣冷枚恭畫」。大家去故宮看這幅畫的時候,不妨看得仔細一點,或許還能看出更多的細節,也增添對這幅畫的暇想,特別是,可以體會當時文人雅士所舉辦「雅集」的心思。
台北故宮從十月展出「以文會友-雅集圖特展」,其中就有一幅清代冷枚所畫的「春夜宴桃李園序」作品,把當時的情景記錄下來。不過,李白是唐代大詩人,冷枚畫的「春夜宴桃李園」中無論卷棚屋頂、庭園假山,或是臨樓遠眺的高閣、瀕水遊憩的水榭,甚至石桌竹椅、窗櫺燈台,全是清代樣式。其中纖弱的女侍,更是典型的清代仕女。可見畫家落筆,純粹只是「借題發揮」,並未下考證功夫。這也是清代院畫的特色之一。
這幅畫的右下角清楚的有冷枚的落款:「臣冷枚恭畫」,左下角並有鈐印二章:「臣冷枚」、「夙夜匪懈」。是屬於具有「臣字款」的清院畫,是由清宮供奉的畫師所畫。我們查一下冷枚的資料,知道他在康熙時就甚為皇帝所重視,但是到了雍正時期卻受到了冷落,被逐出宮廷畫院,雍正在位的十三年中,清宮檔案中沒有了冷枚的名字。冷枚離開宮廷,成為一名在野的畫家,冷枚多寄居於寶親王弘曆府中,等到弘曆即位,又再獲重視,而且乾隆還挺照顧他。通常,宮廷畫家作畫都要經過以下幾道程序:皇帝出題目,畫家畫出樣稿呈覽,經過皇帝同意,然後才能再畫。但是,乾隆對冷枚的信任與偏愛,有時不再出題目,而是讓冷枚願意畫什麼就畫什麼,這樣畫家發揮的自由度就大一些。所以,我們在冷枚的畫中經常可見「臣冷枚恭畫」的落款。
在畫的左上方則是陳邦彥的題跋,李白「春夜彥桃李園序」全文,乾隆則在正中間題「妙」字,並鈐「乾隆御覽之寶」,可見這件也被乾隆所珍視。而這個「妙」字,也表示了這幅畫的身價。妙是品評書畫的一格,宋代黃休復在「益州名畫記」中,把畫分為「逸、神、妙、能」四格,此畫能被乾隆評為「妙」格,雖品位不高,但也有一定的身價。這幅畫用筆精工,顏色鮮麗,人物的姿態、衣著、景色上都畫得非常寫實自然,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景緻,完全體現了李白文章的內涵與意境。
這幅畫與故宮所藏的另一套「清畫院十二月令圖」中的二月頗為相似,都是畫月令之花朵盛開,而畫中的亭台樓閣,鞦韆,遠山等景,都是非常的精筆,在繪畫技法上,都是用近大遠小定點透視法來描繪景物與建築。就讓我們來細看一下這幅畫。
首先,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幅畫有近大遠小的特點,與我們以前看的山水畫不太相同,這是運用了「定點透視法」來描繪景物與建築,很明顯是受到西方「單點透視法」的影響,這是因為在康熙朝時遠從西方來了一位大名鼎鼎的畫家郎世寧,他進入朝廷後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教當時的宮院派畫家這種繪畫技巧,這跟上面所講的「清畫院十二月令圖」在構圖上是相同的。
在圍牆內,一群人圍著明燈照耀的方桌而坐,也有一綠衣人立於桃花樹下,稍仰著頭,手執酒杯置於下巴之下,右腿還略有彎屈,有點像在站三七步,不知是否在「覓句」。
往最左邊看,可好看了,看見一張石桌,桌前有紅色的提食盒,桌上有水壺、茶壺及一壇酒,另外還有兩隻小狗在桌下穿梭,一隻黃狗對著隔閉一桌人鳴叫,不知是否在提醒他們,夜深了,該休息了。在提食盒旁,有一童子已經不耐靠著盒子睡著了,看來也市累翻了,而另一名僕人,則是背對著主人及客人,拿著酒杓直接大口仰著喉嚨灌酒,真是膽大包天。在夜色燈火中,園中幾樹桃花包圍著中間的一桌人,環境優雅極了。
在一片夜深人靜的時刻,這一園子的人在做什麼?只見畫面中特張圍坐著的數人中,有一人正在振筆疾書,旁邊還有一酒杯,該是酒喝得差不多了,文思泉湧,正準備要寫下「春夜沿桃李園序」這篇記錄當晚的活動心情,這人應就是詩仙李白老先生了!在李先生左手邊的一位先生,從座位上剛要站起來,左手伸出衣袖,似要去拿紫衣人放在桌上之物,目光看著紫衣人,只見紫衣人喝得應該是已經茫了,整個人有點「癱」在椅子上,拿中兀自還著一杯酒直往嘴中灌,而紫衣人左手方向的另一文士,則還拿著空杯向一旁的侍女要酒,他身旁的綠衣人一手按在他左肩上,似乎在勸說少喝點酒。
靠近畫下方,我們看到石桌上放了一盞燈(燭),一個三角的香爐,冊頁、卷軸、臂擱、墨及水盛等器物,無不是文人雅士書房中案頭常見之物,也藉著這些物品告訴我們這些文人雅士的風格品味。
此外,我們也看到這些文人雅士所坐的座椅,看上去是竹子做的,仔細看,椅背的設計還有點是美人靠的形式,讓這些文人雅士坐起來不會不舒服。
整幅畫中的種種,不論人物的衣著、亭臺樓閣、居家環境、家園中的鞦韆等等,都是清朝的樣式,並沒有在畫中反應出李白的生長環境,顯然是為了配合他的「春夜宴桃李園序」這篇文章所畫,也應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文人生活。
這幅畫,工筆精細,畫的很直接,沒有太多暇思之處,可以看出畫師應該是受命而作,或是為皇家應景之作,所以畫家冷枚可以在畫作上直接寫「臣冷枚恭畫」。大家去故宮看這幅畫的時候,不妨看得仔細一點,或許還能看出更多的細節,也增添對這幅畫的暇想,特別是,可以體會當時文人雅士所舉辦「雅集」的心思。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