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敵當前,還「賭」?
故宮博物院每年十月都會推出強檔展覽,今年也不例外,去年是繼再上一年「國寶展」的餘韻,展出「國寶再現」,頗獲好評,今年,迷們都在想,難不成還有「國寶三現」,沒想到推出的是還蠻貼近百姓生活的一個展覽,雖然還是以繪畫為主,但是,真的蠻貼近人民生活的主題。
我們從小到大,一定參加過不少聚會,舉例來說,一定參加國同學會吧,一定也應邀出席一些公、私性質的活動吧,那古人呢?是不是也有類似的活動呢?今天要介紹的活動,是一場與國家興亡有關的活動,而活動的內容,卻是一場賭局,賭局下的注是一棟別墅,賭的方式是下一場圍棋,這個賭局被後人以「緙絲」的方式記錄下來。
先來看這幅畫,個幅畫名字叫「謝安賭墅圖」,謝安是誰,知道吧,就是東晉的宰相,也就是在淝水大戰,以極少的兵力戰勝號稱統有八十萬大軍進犯東晉的符堅,這個故事就被後人以緙絲的方式「畫」下來,為這一場極為重要的「歷史集會」留下美麗的記錄。
簡單說一下這個歷史故事。
這個故事是有典故的,典出「晉書」卷七十九「謝安列傳」。苻堅率百萬大軍來襲,全國震驚,當時的東晉孝武帝封謝安為征討大都督。他的姪子謝玄前來問計,謝安神態自若好像沒事一般,臉上也沒有露出一絲恐懼的顏色,只說:「我另有辦法」,頗有「老夫心中自有丘壑」的味道。謝玄也就再也不說什麼。只是,大軍壓陣,謝玄怎麼都放不開心,因此又來問計當何出,謝安卻率眾,並邀親朋好友一起去到去到鄉間的別墅。當親朋好友都來到的時候,卻見謝安與謝玄正在下棋,並且以別墅為賭注。謝安下了一陣子,大概是看出棋局的勝負,謝安就把下棋的事交給他的外甥羊曇,自己就出外游涉,一直到夜晚才回,這才授意各個將領,擔當職責。
前線打敗苻堅後,有驛站傳送的戰報送達,客人問他戰情如何,他若無其事緩緩地回答說:「小子們打敗了敵人。」棋下完後,謝安回到房間,心裡太過高興,過門檻的時候把木屐齒都弄折了都不知道。
「謝安賭墅」這幅未具名的緙絲畫,畫的就是以上的故事。在這幅畫中,中間兩位在下棋的就是謝安及謝玄,怎麼看的出來誰是謝安呢?看帽子,謝安當時可是督軍的元帥,官階高,戴的應該是「冠」,冠下面,有可能是一種當時很風行的「巾幘」,平民及武官都可戴。這場棋局中,謝玄持黑子坐左方,謝安持白子坐右方,我們看見謝玄下了一子,卻不離手,可見很謹慎,而謝安卻是把棋子夾在手中,以手軸支在桌上,一派輕鬆,就等謝玄一離手,謝安的下一步棋子就會立刻下去。用在軍事上,謝玄用兵謹慎,但謝安的心態卻是,「我早就算無遺策,看你往那裡去」的味道,心中對於此局,甚為篤定,此情境也反應在與符堅的對陣上,「老夫胸中自有丘壑」。
謝安與謝玄的鞋子,也看得出來,謝安穿的確實就是晉書中的敘述,是木屐,連腳趾頭都看得到,而謝玄穿的就是有「翹頭」的鞋,而且這種翹頭是方的,是男人穿的,如果翹頭是圓的,就是女鞋。鞋翹設計早在上古時已出現,到漢代出現了革命性的履頭絇分歧設計,即所謂「歧頭履」。至於兩人的穿著以及旁邊的侍女及報訊的軍人。
這幅畫中,人物除了謝安與謝玄外,還可以分成右邊的兩組仕女,兩人一組,從穿著上,以及持物上,可以看得出,最右邊的一組是領位侍女,一位端茶水出來,一位持壺。而另兩人,應該是謝安或謝玄的眷屬,表情甚為嚴肅,畢竟是敵軍壓境,誰有謝安的好心情還可以下棋、出遊啊!靠近謝玄背後的三人,兩位女的應該也是侍女,有一人還拿了一個玉潔冰清的大扇子,煽煽風,除一下緊張氣氛。那位手持戰報的軍官,則把戰報抬的很高,右手持戰報,左手指著戰報,請兩位侍女代為傳報,有重要軍情上稟,而手持大扇的侍女,則用右手食指及中指比了個「他們還在下棋」的手勢,真讓人急死了,這時候還有心情下棋。
各位看官,歷史故事聽了,畫看了,您覺得這時候這位軍官持來的戰報是緊張的軍情,還是已經戰勝符堅的勝利呢?
看完人物,看環境,我們不得不說,這個場域是真的富貴人家的,首先就是在畫右方的巨大湖石,高聳在院落中,而與院子相隔的欄干,也是雕工精細,院落外的樹上,兩隻禽鳥在空中盤旋兩隻停在樹梢,彼此互鳴,似也在告訴對方,敵人打過來了,是否該飛走另覓佳所了!
院落外左上方可以看見另外還有兩棟房子,其中一幢的屋頂看起來與眾不同,似為蓮花造型的圓頂,與左邊的傳統中式建築不同。而在左上方一輪明月,也表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就在夜晚,與月亮搭配的是朵朵如意捲雲,意在雲開月現,光明在望,也是勝利在望,或許,晉軍即將吹起拂曉攻擊的號角。
院落內,除了一方湖石甚為顯眼外,在畫的前方,我們也可以看到作畫者藉著如意造型的靈芝、仙鶴、名貴盆栽、植物等,表明出來這戶人家的身分極為高貴,做工精細,栩栩如真。而這幅畫中,很特殊的地方,就是畫中有畫,在謝安身後,有一嶄屏風,屏風上的畫,也就像這幅畫一樣,很平靜,有一位名士,在群山環繞的居家小屋中,安逸的做該做的事,也許是讀書,也許是做什麼,做什麼事不重要,重要的是,整個屏風畫所顯示出來的,也是「臨危不亂」的表現,與面對符堅大軍逼迫時,謝安的心境相呼應。
講一下緙絲吧,緙絲是一項歷史悠久,織法特殊的絲織工藝,與一般「通經通緯」的織造方式不同,它是以簡單的平紋木機,採「通經斷緯」的方法織造。「緙」字之義,在梁顧野王所撰《玉篇》(書成於543年)中稱為「織緯」,也就是畫面的構成全賴緯線的變化,織出的圖案正反兩面皆同。由於不同顏色緯線所織成的圖形彼此不相關聯,因此會在圖案形狀周圍留下鋸齒狀的空隙,所以緙絲又稱為「刻絲」。
緙絲的製作原理極其簡單,但過程卻十分繁複。首先,需將經線固定在木織機上,其次,將畫稿粉本放在均勻平整的經面下,再用毛筆把紋樣描繪在經面上,依照畫稿所需調配各式色線,將色線分別裝進梭槽中,根據圖案設計的要求,來回穿梭於圖形的經線之間,完成後將毛頭修剪乾淨,即為緙絲成品。
緙絲的工藝流程,一般有16道工序:落經線、牽經線、套筘、彎結、嵌後軸經、拖經面、嵌前軸經、捎經面、挑交、打翻頭、箸踏腳棒、捫經面、畫樣、配色線、搖線、修毛頭。
為了將畫稿如實呈現在織面上,緙絲的織造技法有「結」、「摜」、「勾」、「戧」、「搭梭」、「繞」、「子母經」、「絞花線」等數十種之多,依畫稿圖案靈活運用各種技術,細微處用針穿綴,有時還須以筆點染、補色,緙織出各式優美作品,創造緙絲工藝的非凡成就。
作為絲織業中最傳統的一種挑經顯緯,極具欣賞裝飾性絲織品,緙絲常有「一寸緙絲一寸金」和「織中之聖」的盛名,而緙絲畫,更因其畫幅顯出其製作不易,一方面調對畫的內容有所瞭解,也需要有極為精細準確的織造技術。
為什麼故宮博物院在十月的特展「以文會友—雅集圖特展」中,會把這幅「謝安賭墅」做為第一個展件呢?什麼叫「雅集」?雅集是古代文人的派對形式之一,舉辦聚會的理由是各式各樣的,規模亦可大可小。在雅集的活動裡,主人與賓客除了享用精緻美味的佳餚,也會有吟詩、鼓琴、對弈、觀畫、品茗等助興活動,更不用說宴會上即席揮毫、題詠等具紀念性質的副產品產出。
在「謝安賭墅」中,謝安邀了一群人一起去別墅作一夜(或一日)之遊,雖然沒有美酒佳餚,但最特殊的就是在大敵當前,還能夠有興緻出遊,並且與姪子謝玄下棋,以別墅為賭注,一派輕鬆,所突顯出來的,是另一種文人聚會中的不同形式,也見證了「臨危不亂」文人士子在職場中應有的胸懷與態度。
「以文會友—雅集圖特展」很好看,歡迎大家去看,不過看中國繪畫,最好聽一聽院內學有專精的導覽老師為您來一場精采的導覽,您就不虛此行了!
參考資料:
故宮博物院「以文會友—雅集圖特展」
我們從小到大,一定參加過不少聚會,舉例來說,一定參加國同學會吧,一定也應邀出席一些公、私性質的活動吧,那古人呢?是不是也有類似的活動呢?今天要介紹的活動,是一場與國家興亡有關的活動,而活動的內容,卻是一場賭局,賭局下的注是一棟別墅,賭的方式是下一場圍棋,這個賭局被後人以「緙絲」的方式記錄下來。
先來看這幅畫,個幅畫名字叫「謝安賭墅圖」,謝安是誰,知道吧,就是東晉的宰相,也就是在淝水大戰,以極少的兵力戰勝號稱統有八十萬大軍進犯東晉的符堅,這個故事就被後人以緙絲的方式「畫」下來,為這一場極為重要的「歷史集會」留下美麗的記錄。
簡單說一下這個歷史故事。
這個故事是有典故的,典出「晉書」卷七十九「謝安列傳」。苻堅率百萬大軍來襲,全國震驚,當時的東晉孝武帝封謝安為征討大都督。他的姪子謝玄前來問計,謝安神態自若好像沒事一般,臉上也沒有露出一絲恐懼的顏色,只說:「我另有辦法」,頗有「老夫心中自有丘壑」的味道。謝玄也就再也不說什麼。只是,大軍壓陣,謝玄怎麼都放不開心,因此又來問計當何出,謝安卻率眾,並邀親朋好友一起去到去到鄉間的別墅。當親朋好友都來到的時候,卻見謝安與謝玄正在下棋,並且以別墅為賭注。謝安下了一陣子,大概是看出棋局的勝負,謝安就把下棋的事交給他的外甥羊曇,自己就出外游涉,一直到夜晚才回,這才授意各個將領,擔當職責。
前線打敗苻堅後,有驛站傳送的戰報送達,客人問他戰情如何,他若無其事緩緩地回答說:「小子們打敗了敵人。」棋下完後,謝安回到房間,心裡太過高興,過門檻的時候把木屐齒都弄折了都不知道。
「謝安賭墅」這幅未具名的緙絲畫,畫的就是以上的故事。在這幅畫中,中間兩位在下棋的就是謝安及謝玄,怎麼看的出來誰是謝安呢?看帽子,謝安當時可是督軍的元帥,官階高,戴的應該是「冠」,冠下面,有可能是一種當時很風行的「巾幘」,平民及武官都可戴。這場棋局中,謝玄持黑子坐左方,謝安持白子坐右方,我們看見謝玄下了一子,卻不離手,可見很謹慎,而謝安卻是把棋子夾在手中,以手軸支在桌上,一派輕鬆,就等謝玄一離手,謝安的下一步棋子就會立刻下去。用在軍事上,謝玄用兵謹慎,但謝安的心態卻是,「我早就算無遺策,看你往那裡去」的味道,心中對於此局,甚為篤定,此情境也反應在與符堅的對陣上,「老夫胸中自有丘壑」。
謝安與謝玄的鞋子,也看得出來,謝安穿的確實就是晉書中的敘述,是木屐,連腳趾頭都看得到,而謝玄穿的就是有「翹頭」的鞋,而且這種翹頭是方的,是男人穿的,如果翹頭是圓的,就是女鞋。鞋翹設計早在上古時已出現,到漢代出現了革命性的履頭絇分歧設計,即所謂「歧頭履」。至於兩人的穿著以及旁邊的侍女及報訊的軍人。
這幅畫中,人物除了謝安與謝玄外,還可以分成右邊的兩組仕女,兩人一組,從穿著上,以及持物上,可以看得出,最右邊的一組是領位侍女,一位端茶水出來,一位持壺。而另兩人,應該是謝安或謝玄的眷屬,表情甚為嚴肅,畢竟是敵軍壓境,誰有謝安的好心情還可以下棋、出遊啊!靠近謝玄背後的三人,兩位女的應該也是侍女,有一人還拿了一個玉潔冰清的大扇子,煽煽風,除一下緊張氣氛。那位手持戰報的軍官,則把戰報抬的很高,右手持戰報,左手指著戰報,請兩位侍女代為傳報,有重要軍情上稟,而手持大扇的侍女,則用右手食指及中指比了個「他們還在下棋」的手勢,真讓人急死了,這時候還有心情下棋。
各位看官,歷史故事聽了,畫看了,您覺得這時候這位軍官持來的戰報是緊張的軍情,還是已經戰勝符堅的勝利呢?
看完人物,看環境,我們不得不說,這個場域是真的富貴人家的,首先就是在畫右方的巨大湖石,高聳在院落中,而與院子相隔的欄干,也是雕工精細,院落外的樹上,兩隻禽鳥在空中盤旋兩隻停在樹梢,彼此互鳴,似也在告訴對方,敵人打過來了,是否該飛走另覓佳所了!
院落外左上方可以看見另外還有兩棟房子,其中一幢的屋頂看起來與眾不同,似為蓮花造型的圓頂,與左邊的傳統中式建築不同。而在左上方一輪明月,也表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就在夜晚,與月亮搭配的是朵朵如意捲雲,意在雲開月現,光明在望,也是勝利在望,或許,晉軍即將吹起拂曉攻擊的號角。
院落內,除了一方湖石甚為顯眼外,在畫的前方,我們也可以看到作畫者藉著如意造型的靈芝、仙鶴、名貴盆栽、植物等,表明出來這戶人家的身分極為高貴,做工精細,栩栩如真。而這幅畫中,很特殊的地方,就是畫中有畫,在謝安身後,有一嶄屏風,屏風上的畫,也就像這幅畫一樣,很平靜,有一位名士,在群山環繞的居家小屋中,安逸的做該做的事,也許是讀書,也許是做什麼,做什麼事不重要,重要的是,整個屏風畫所顯示出來的,也是「臨危不亂」的表現,與面對符堅大軍逼迫時,謝安的心境相呼應。
講一下緙絲吧,緙絲是一項歷史悠久,織法特殊的絲織工藝,與一般「通經通緯」的織造方式不同,它是以簡單的平紋木機,採「通經斷緯」的方法織造。「緙」字之義,在梁顧野王所撰《玉篇》(書成於543年)中稱為「織緯」,也就是畫面的構成全賴緯線的變化,織出的圖案正反兩面皆同。由於不同顏色緯線所織成的圖形彼此不相關聯,因此會在圖案形狀周圍留下鋸齒狀的空隙,所以緙絲又稱為「刻絲」。
緙絲的製作原理極其簡單,但過程卻十分繁複。首先,需將經線固定在木織機上,其次,將畫稿粉本放在均勻平整的經面下,再用毛筆把紋樣描繪在經面上,依照畫稿所需調配各式色線,將色線分別裝進梭槽中,根據圖案設計的要求,來回穿梭於圖形的經線之間,完成後將毛頭修剪乾淨,即為緙絲成品。
緙絲的工藝流程,一般有16道工序:落經線、牽經線、套筘、彎結、嵌後軸經、拖經面、嵌前軸經、捎經面、挑交、打翻頭、箸踏腳棒、捫經面、畫樣、配色線、搖線、修毛頭。
為了將畫稿如實呈現在織面上,緙絲的織造技法有「結」、「摜」、「勾」、「戧」、「搭梭」、「繞」、「子母經」、「絞花線」等數十種之多,依畫稿圖案靈活運用各種技術,細微處用針穿綴,有時還須以筆點染、補色,緙織出各式優美作品,創造緙絲工藝的非凡成就。
作為絲織業中最傳統的一種挑經顯緯,極具欣賞裝飾性絲織品,緙絲常有「一寸緙絲一寸金」和「織中之聖」的盛名,而緙絲畫,更因其畫幅顯出其製作不易,一方面調對畫的內容有所瞭解,也需要有極為精細準確的織造技術。
為什麼故宮博物院在十月的特展「以文會友—雅集圖特展」中,會把這幅「謝安賭墅」做為第一個展件呢?什麼叫「雅集」?雅集是古代文人的派對形式之一,舉辦聚會的理由是各式各樣的,規模亦可大可小。在雅集的活動裡,主人與賓客除了享用精緻美味的佳餚,也會有吟詩、鼓琴、對弈、觀畫、品茗等助興活動,更不用說宴會上即席揮毫、題詠等具紀念性質的副產品產出。
在「謝安賭墅」中,謝安邀了一群人一起去別墅作一夜(或一日)之遊,雖然沒有美酒佳餚,但最特殊的就是在大敵當前,還能夠有興緻出遊,並且與姪子謝玄下棋,以別墅為賭注,一派輕鬆,所突顯出來的,是另一種文人聚會中的不同形式,也見證了「臨危不亂」文人士子在職場中應有的胸懷與態度。
「以文會友—雅集圖特展」很好看,歡迎大家去看,不過看中國繪畫,最好聽一聽院內學有專精的導覽老師為您來一場精采的導覽,您就不虛此行了!
參考資料:
故宮博物院「以文會友—雅集圖特展」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