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皇帝臨幸的宮女如何打發日子
千萬別以為「後宮佳麗三千人」是對皇帝後宮生活的讚美,也別真以為有「三千」,從人的角度來看,就算一天晚上換一個女人,三千佳麗也要輪九年才會再一次輪到,所以,別聽連續劇的台詞,不過,皇帝也確實不可能每天臨幸不同的女人,喜歡的,也就那麼幾人,因此,皇宮每次選秀選進那麼多人,更就不可能都有機會被皇帝看上,即便臨幸過一次,也不代表就會有第二次,因此,可以確信的是,被選進皇宮成為皇帝的女人,不見得是好事。好啦,既然被選進宮,也成為皇帝的女人了,就算沒有皇帝來,日子還是要過,因此,也就有了這幅畫,讓我們多少知道這些宮女們在沒有皇帝的日子,是如何過日子的。
先數一數,這圖裡有幾位宮女。總共圍桌而坐的有十人,旁邊站立的有兩人,這兩人應該是她們的侍女,外加桌子底下的一隻小狗。
她們在做什麼呢?我們可以從人物中來推斷。首先,看到桌子右邊從下往上看的第三人,有
沒有看見他拿了好長的一個帶柄的杓子,正從桌面正中央的大碗中舀水分給眾人,當然,宮中的女人絕不會淪落到只喝白開水,因此,推斷應該是茶。此外,這幅畫的時代是在唐朝,而唐朝喝的茶是屬於「抹茶」,也就是把茶葉磨碎了沖茶,所以這名宮女就把這種抹茶分給其他的姐妹淘,而乘茶的可不桌上那個紅黑的碗,那個可是用來盛酒的,叫做「羽觴」。
還有什麼呢?咦,看就好幾位都有拿樂器,沒錯,來看看她們都玩些什麼樂器。
左上的這名宮女在輕敲「牙板」,右上的在吹笙,右下的兩人所玩的樂器應該不陌生,一個在彈古箏,一個在彈琵琶,妙的是彈琵琶的持法居然是橫抱式,而我們一般所知道的直式抱法,要到唐以後才轉正,所以我們知道,在唐代及唐以前彈琵琶是用橫抱式的,以後看宮廷劇可以仔細觀察一下,錯了還可以去涵糾正,增加您的權威喔!左下的宮女所吹奏的樂器就有點名堂了,可不是笛子,也不是簫,而是「篳篥」,這種樂器是以竹或木做管,吹嘴是用蘆葦或麥秸做簧片,管身開洞,豎吹,樂器聲音高亢,還略有一點淒厲的音感。如果把這張圖放大來看,就可以發現她吹的很用力,不但腮梆子鼓起來,連她的眉際都因為用力而使眉型都變了。至於站立打牙板的侍女,看起來是在為使樂器的宮女打節拍,但是從每個人臉上陶醉的表情以及蜷在桌底下的小狗來推想,應該整體合奏的旋律還不錯,因為那隻小狗很安靜耶,聽音樂聽到陶醉了!
畫中還有一名宮女,她的工作有點特殊,她是今天下午聚會的「令官」,有可能也是這次聚會的召集人,負責行酒令,因此才會有桌上的「羽觴」。行酒令,音樂,不就構成某個午後一群宮女聚在一起的排譴生活的內容嗎?有人彈(吹)奏樂器,令官計時,輪到誰就要依令行事,也許做詩,也許講笑話,也許...,沒有皇帝,日子還是要過,樂子,就自己找唄!
接下來,就要來看唐代的女人妝了。從右邊這張局部放大的的畫中,可以看就唐代的女人臉上有三白,額頭、鼻頭及下巴,不就跟現在的女人愛白一樣嗎,愛美不分古今,都一樣。還有,她們的髮型,有的是髮髻梳向一側,稱之為「墜馬髻」,有的把髮髻向兩邊梳開,在耳朵旁束成球形,叫做「垂髻」,有的則頭戴「花冠」,這些都是唐代女性的裝束
先數一數,這圖裡有幾位宮女。總共圍桌而坐的有十人,旁邊站立的有兩人,這兩人應該是她們的侍女,外加桌子底下的一隻小狗。
她們在做什麼呢?我們可以從人物中來推斷。首先,看到桌子右邊從下往上看的第三人,有
沒有看見他拿了好長的一個帶柄的杓子,正從桌面正中央的大碗中舀水分給眾人,當然,宮中的女人絕不會淪落到只喝白開水,因此,推斷應該是茶。此外,這幅畫的時代是在唐朝,而唐朝喝的茶是屬於「抹茶」,也就是把茶葉磨碎了沖茶,所以這名宮女就把這種抹茶分給其他的姐妹淘,而乘茶的可不桌上那個紅黑的碗,那個可是用來盛酒的,叫做「羽觴」。
還有什麼呢?咦,看就好幾位都有拿樂器,沒錯,來看看她們都玩些什麼樂器。
左上的這名宮女在輕敲「牙板」,右上的在吹笙,右下的兩人所玩的樂器應該不陌生,一個在彈古箏,一個在彈琵琶,妙的是彈琵琶的持法居然是橫抱式,而我們一般所知道的直式抱法,要到唐以後才轉正,所以我們知道,在唐代及唐以前彈琵琶是用橫抱式的,以後看宮廷劇可以仔細觀察一下,錯了還可以去涵糾正,增加您的權威喔!左下的宮女所吹奏的樂器就有點名堂了,可不是笛子,也不是簫,而是「篳篥」,這種樂器是以竹或木做管,吹嘴是用蘆葦或麥秸做簧片,管身開洞,豎吹,樂器聲音高亢,還略有一點淒厲的音感。如果把這張圖放大來看,就可以發現她吹的很用力,不但腮梆子鼓起來,連她的眉際都因為用力而使眉型都變了。至於站立打牙板的侍女,看起來是在為使樂器的宮女打節拍,但是從每個人臉上陶醉的表情以及蜷在桌底下的小狗來推想,應該整體合奏的旋律還不錯,因為那隻小狗很安靜耶,聽音樂聽到陶醉了!
畫中還有一名宮女,她的工作有點特殊,她是今天下午聚會的「令官」,有可能也是這次聚會的召集人,負責行酒令,因此才會有桌上的「羽觴」。行酒令,音樂,不就構成某個午後一群宮女聚在一起的排譴生活的內容嗎?有人彈(吹)奏樂器,令官計時,輪到誰就要依令行事,也許做詩,也許講笑話,也許...,沒有皇帝,日子還是要過,樂子,就自己找唄!
接下來,就要來看唐代的女人妝了。從右邊這張局部放大的的畫中,可以看就唐代的女人臉上有三白,額頭、鼻頭及下巴,不就跟現在的女人愛白一樣嗎,愛美不分古今,都一樣。還有,她們的髮型,有的是髮髻梳向一側,稱之為「墜馬髻」,有的把髮髻向兩邊梳開,在耳朵旁束成球形,叫做「垂髻」,有的則頭戴「花冠」,這些都是唐代女性的裝束
這件作品並沒有畫家的款印,原本的籤題標為「元人宮樂圖」。但是仔細觀察畫中人物的髮式,與晚唐的時尚相符,所以,現在畫名已改定成「唐人宮樂圖」。最後,看她們圍坐的桌子,有沒有下面窄,上面寬,這是畫家特別畫出的透視效果,可見,西洋畫所重視的透視法,我們宋代的畫家就有這種運用了,多麼棒的事啊。
國畫,其實不難看懂,這樣講下來,不覺得也很不錯嗎,雖然沒有生動的故事,但也讓我們能夠對唐代宮廷的婦女生活有些認識,如果再能加些您自己編的典故,不就更生動了嗎!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