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杯流來了,快作詩!

如果您去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一定會在教堂頂部看見很多壁畫,就聽導覽人員講出一個又一個生動的聖經故事;而在東方的寺廟中,也有相同的情景。把一個有名的故事,用畫作表現出來,是常見的事。

大家都知道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講的是王羲之在公元353年3月3日邀集了親朋好友,在會稽的蘭亭這個地方,辦了一場古代文人的Party,總共匯集了詩37首,東道主還為此做序,其書法造詣之高,無出其右,其中有23個「之」字,無一相同。這場聚會為當代後代的文人雅士留下無盡的暇思,也多有仿效之作。但是,把這場集會用「繪畫」的形式保存下來,要到九世紀,才出現以「蘭亭」為主題的圖繪。如今流傳廣泛的版本,是傳李公麟所繪的「蘭亭修禊圖」刻石拓本,以臨溪亭榭為始,與會者列坐於曲水兩岸,旁有榜題錄出名銜與所賦詩文。而李公麟所繪的,也又成為後來人摹繪的對象。當然,要把「蘭亭修褉」這個主題完整的畫下來,並不容易,因為當天有四十二人與會,用直幅是很難畫完全,但是用「橫幅」就可以表現得比較完整。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是明代李宗謨的「蘭亭修褉圖」。


這是畫的最右邊,一位雅士獨坐水榭亭臺中,側身倚在桌上看著下方河水,我們把河水部分放大看,就看到有兩隻鵝,從這兩隻鵝,我們就可以知道這位雅士的身分。原來王羲之愛鵝,關於他愛鵝的傳說也不少,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在山陰這個地方,有一個道士養了一群鵝,王羲之去看了,很喜歡,就要跟道士買,道士說,只要你給我寫一冊「黃庭經」,就把鵝送給王羲之。王羲之欣然接受,就用自己的書法換了一群鵝,這也說明,王羲之的書法在當時代就已經很有名了!



在下中,我們看到有四個人席地而坐,其實不算坐,半跪在團蒲上,這說明,當時代還沒有桌子,所謂的「坐」就是這樣「席地而坐」,有點像和式的坐法。這四人中,有魏滂、王羲之、散騎常侍郗曇、桓偉,畫者還特地把他們四人的詩作一併寫上,讓後人對他們有較深的認識。例如對於桓偉,他的詩作:「主人雖無懷,應物貴有尚。宣尼遨沂津,蕭然心神王。數子各言志,曾生發清唱。今我欣斯游,慍情亦暫暢。」而王羲之的詩,也被錄於上:「代謝鱗次,忽焉以周。欣此暮春,和氣載柔。詠彼舞雩,異世同流。乃攜齊契,散懷一丘。」



此圖從右至左依序展開,可以看到畫家把參加的人都寫進去,一共有四十二人,如果您去故宮,看到此圖,可以算一算,這四十二人是:王羲之、謝安、謝萬、孫綽、孫統、王彬之、王凝之、王肅之、王徽之、徐豐之、袁嶠之、王豐之、王元之、王蘊之、王渙之、郗曇、華茂、庾友、虞說、魏滂、謝繹、庾蘊、孫嗣、曹茂之、曹華、桓偉、王獻之、謝瑰、卞迪、卓旄、羊模、孔熾、劉密、虞谷、勞夷、後綿、華耆、謝藤、任凝、呂系、呂本、曹禮。

在這四十二人中,有作詩二首的有下面這些人:王羲之、謝安、謝萬、孫綽、孫統、王彬之、王凝之、王肅之、王徽之、徐豐之、袁嶠之等十一人各作四言詩、五言詩各一首;王豐之、王元之、王蘊之、王渙之、郗曇、華茂、庾友、虞說、魏滂、謝繹、庾蘊、孫嗣、曹茂之、曹華、桓偉等十五人,或四言詩,或五言各作一首;王獻之、謝瑰、卞迪、卓旄、羊模、孔熾、劉密、虞谷、勞夷、後綿、華耆、謝藤、任凝、呂系、呂本、曹禮等十六人,因未賦詩而各被罰酒三杯。

值得好好觀察的是,沒有作成詩的人中,王獻之也在列耶。此外,不知您有沒有發現,在這份名單中,姓王的居然有九人,而姓謝的有六人,這兩姓加在一起就已經有15人,佔所有參加人數的超過三分之一,可見當時王謝兩家族的勢力。劉禹錫的「烏衣巷」中的名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所謂的王謝堂前燕,指的就是王導、謝安這兩大家族,而王導與王羲之也是親屬關係。來看看謝安當時的詩作:


「伊昔先子,有懷春遊。契茲言執,寄傲林丘。森森連嶺,茫茫原疇。迫霄垂霧,凝泉散流。」謝安前半寫的是當時聚會地方的風景,雖是寫景,也是寫心志,謝安年輕時擔任著作郎,從事編撰國史的工作。後來辭官隱居在會稽的東山。朝廷多次請他出仕,都被他拒絕。直到謝安40多歲時才復出,而成語「東山再起」就是講謝安再次出任朝廷要職,使得晉室賴以轉危為安的故事。在故宮這次的展覽中,有三幅作品與謝安有關,可見當時能夠出席王羲之舉辦的盛會的人物中,都是當代的要角,也是王羲之序文中所記「群賢畢至」。

所謂「曲水流觴」,讓我們來看下面這圖:


有童僕在旁邊用碟子乘著酒杯,然後小心的放水河水中,然後用一竹竿推入水道中,順流至參加者的面前,端起來喝酒。


在這幅畫的最後,有把王羲之的序文錄在其上,接著又有孫綽的「蘭亭後序」,比對一下參加的人,孫綽也是又邀者之一,而且還作了兩首詩,但也有人認為後序雖是孫綽所作,但並非是為王羲之當時的蘭亭集會所作,而是另有其他場合,但不論如何,我們不做考究,就暫時把後序也算是「蘭亭後序」吧!

此畫的作者是明代李宗謨,他擅長人物,也畫山水,白描精緻秀雅。他這種圖繪模式,曾見於明初蘭亭石刻拓本,流佈影響甚廣。這件作品,山石部分,線條流利,深受唐寅影響,設色則是近於仇英,這是一點簡單的介紹。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汪精衛送給日本的兩件國寶

北宋 定窯 白瓷嬰兒枕

唐 灰陶加彩仕女俑